【南台灣地震】大地震多棟建築物倒塌 天災抑或豆腐渣?

撰文:鄭思思 趙楚翹 俞寶生
出版:更新:

南台灣地震造成至少8棟建築物倒塌,5棟傾塌及嚴重損毀。6.4級的地震,因何有如此大威力?綜合各專家分析有三大原因,分別是震央距地面很近,而地質疏鬆又擴大震幅,還有天災加上人禍,建築物結構懷疑本身有問題,甚至被形容為「豆腐渣」工程。

 

「豆腐渣」建築?

 

這次受災最慘重的是永康區17層樓高的「維冠金龍大樓」,整棟大廈震散傾塌,造成至少5死。根據台灣傳媒報道,災場頹垣敗瓦,但見到大樓鋼筋的「箍筋彎度」不足。

鋼筋「箍筋彎度」不足?

「箍筋」,即是在混凝土內、捆綁主要鋼筋的鐵條,有結構和耐震作用,但現場發現,「箍筋」彎度只有90度,而非規格要求的130度,簡單來說,鋼筋「捆綁」得不實,地震時輕易脫鈎倒塌。

樑柱混凝土偷工減料?

台灣傳媒亦報道,現場殘骸見到斷裂處,是從鋼筋和鋼筋的交接位置發生,懷疑工程偷工減料,樑柱所用的混凝土不符規格無法抵擋強震,一搖晃,大樓便倒塌。

設計「柔韌度」不足?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關國雄分析以上論點,他說「箍筋」彎度不足的確減弱耐震能力,但未必是大樓倒塌的主因,至於在鋼筋交接位中斷裂亦不能斷言是「偷工減料」。他說倒塌原因要進一步研究建築物的設計:「好似一支竹,任強風吹也不斷,因為它柔軟。抗震未必是要建築物硬淨,是要設計和用料彈性和柔韌,所以我相信是建築設計問題。」

 

淺層地震威力大

 

今次台南大地震,地震深度僅為16.7公里,大約為荃灣至尖沙嘴的距離。香港天文台處理高級科學主任胡宏俊解釋,淺層地震一般定義為70公里以下,所以16.7公里算是很接近地面,當發生地震時,「震波」相對很大,具較大的破壞性及造成地裂,加上是次震區人口密集,令建築物倒塌及傷亡更為嚴重。

 

地質疏鬆「場址效應」

 

今次南台大地震中,雖然震央是在高雄美濃,但由於地震發生在台西南盆地,震央至台南之間的土質鬆軟,放大了波幅。

 

香港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胡宏俊說,台灣的情況是「場址效應」(Site Effect),意思是指土質對「地震烈度」的影響,土質結實便不會改變地震波幅,反而鬆軟的土地會將波幅保留而且放大,令地震的破壞更嚴重更烈。而台南多個地區位處平原、土層軟弱,大大增強了地震波幅。

 

台灣地震多幢大樓倒塌,和地質及建築物結構有關。(美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