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雲林深度遊】走入小鎮感受宗教狂熱 城市看不到的玩味景點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對外地人來說,台灣的北中南部都各有名氣,特別是台北台中與台南這幾個匯聚與政商,消閑及文化有關建設與地標的重點城市,產業與民眾的遷移自是理所當然,民生愈繁衍,生活需求與業務便增加,市面人流包括遊客也跟着湧現;但旅人都以吃喝玩樂為主,頂多來個三五天好了,不會花時間精神到處探索,更對所謂窮鄉僻壤沒興趣——城市以外便一定是落後簡陋的嗎?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比如說台灣中西部的嘉義,雲林與彰化縣,以介乎城鎮甚至鄉鎮的規模發展,聽起來就沒有一個突出的「市」作觀光代表,所以我在北港街上,罕有地沒見幾張老外臉,是外國人還未認識這小鎮,還是對他們沒什麼吸引力?我只知道,在地的台灣人可不是這樣想,尤其血液裏有着一股宗教狂熱的民眾,好些小鎮是他們年年必到的聖地,北港應該是其中之一。

北港老街上的舊戲院遺址與媽祖造型像。(作者提供)

我的民宿就在水道頭附近,那是日治時這裏第一個水源地,讓往後的北港住家能夠享用自來水;雖然位處內街,但與老街不到十分鐘距離,我總是左左右右的繞過中山路,再從這條遙望到什麼時候也呈繁華景象的朝天宮,開展巷弄裏的探秘。事實上,走過民宅林立的愜靜小區裏,忽爾便見到一些充滿玩味的畫像,以彩繪,壁畫,雕塑或列印的方式,橫豎在宅第之間或轉角的牆面上。

就在一處像人家洗衣切菜的後巷紅磚牆上,有幅不是畫的,是彩雕並有立面的鮮艷景象——活潑的舞獅隊伍還有戴大頭佛面具的壯丁扭動着,但繪影繪聲的卻是那尊大得離奇的綠面獠牙獅頭……對,夠詭異了吧!這應該是鬼王吧,更有趣的,是這彩雕原來是賣煎盤粿的,右下角便見一意態曖昧的阿姐在寫着「五十年老攤」的小販車,憂憂地煎粿,是在暗示這種用米槳蒸煮成軟Q彈牙的庶民糕點也獲神明青睞嗎?噢對,這閩南小吃也是逢年過節用來敬拜的供品喔!

就在一處像人家洗衣切菜的後巷紅磚牆上,有幅不是畫的,是彩雕並有立面的鮮艷景象。(作者提供)

煎盤粿在北港可算是早餐,午茶或晚飯加料的常客,路邊攤或擺放在民宅外的小店都有,一般也搭着香腸與米腸一起賣,澱粉質如此豐富,便知道是從前體力勞動者充饑飽肚的恩物,一盤綜合口味有齊已切塊的金黃煎香米食再加一舀米白橙黃色醬汁,看來甚是惹味!這裏的熟食可謂數之不盡,就單在只有幾百米的老街兩旁,以及擠在朝天宮圓環四周的,已可嚐到麵線肉羹油飯菜包假魚肚肉圓與魚湯,還有冰果甜湯與冬瓜茶。但老街上的糕餅與雜糧糖果店多如繁星,便知道這裏的名產不只於此——大餅蒜頭麻油以外,還有飴!

鑽進共和街,見到一整面牆貼滿像警世精句的彩色油畫,轉角還站着一個戴草帽身穿農家粗衣的假伯伯(像真度頗高的),店面也色彩繽紛,原來那是日發製飴店。飴從食字部,猜想也是吃的吧,麵粉加麥芽糖及花生,就是手工拌製成的懷舊零嘴,看照片應該像我們的花生糖,也是軟黏甜香的。為何店家的裝飾如此活潑?是老店主想要把經營故事,連同當地情懷留傳後世,還貼心地用「飴」宣揚快樂真理:年年有「飴」,甘之如「飴」,心曠神「飴」,還青出「飴」藍呢……一個以信仰安定生活的地方,平靜而逸樂!

內容提供:打開衣櫃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小鎮行旅 - 北港鎮的信仰圖騰」​】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