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十虎——王隱林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經過「我佛山人」等廣派武俠小說家的渲染,廣東武術界流傳著一個「廣東十虎」的傳說,意指十位才德兼備的廣東武術宗師。這個名單有著不同的版本,但有幾位的身分卻是幾乎肯定,其中一個便是今天【武備志】要介紹的俠家拳宗師——王隱林。

王隱林,又名王飛龍,生卒年不詳,廣東俠家拳創始人。俠家拳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但基本都是承傳自西藏一帶的武術。據聞在明代中葉,西藏僧人阿達陀尊者將猿鶴相鬥的動作融入到佛門心法,創出了一門跟漢族武術大相徑庭的拳法。這套拳法一直在西藏流傳,及至清末,昇龍長老(又名李胡子)因為參與反清活動而被朝廷通輯,只得挾技南下廣東。他在當地收了數位得意門生,王隱林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昇龍龍長老所傳的拳法有很多鶴形動作,故最初被人稱作「鶴陽拳」,即「惠陽白鶴拳」,有可能王隱林師徒曾在惠州一帶活動。當時王隱林表表面以鏢師為業,實則他亦是從事革命工作。他利用走鏢的機會穿州過省,串連同道中人。喜歡行俠仗義的性格,讓王隱林一脈的西藏拳法,被冠以「俠家」之名。王隱林也就成為了俠家拳的創派祖師。

王隱林所傳的俠家拳共有四個拳套,分別是十二支橋、小羅漢、大羅漢和虎鶴相鬥。其中十二支橋為俠家拳的基本功,主要鍛煉肌肉的鬆緊開合。而小羅漢和大羅漢則是打法,招勢有鞭捶等技,無論招式名稱和動作都跟其他廣東南拳類似,也許是王隱林來到廣東後,採當地眾長再作修改:

(俠家拳的十二支橋,有很多伸筋發勁的動作)

王隱林作風相對低調,沒有太多跟人交手的記錄,但他在武術界中卻甚具聲望。廣州鄧龍本是洪拳大家,因為非常欣賞俠家拳法而讓兒鄧錦濤子拜入俠家門下,成為了王隱林的徒孫。王隱林的實力亦使他足與廣東其名家,如周泰(廣東湛江人,以綿掌聞名)、黃麒英(黃飛鴻之父,洪拳名家,詳見《香港奇俠:黃飛鴻》一文)等看齊,估計「廣東十虎」的說法便是由此而來。

王隱林在廣州共收了七名弟子,包括王漢榮、王倫、蔡以公、蔡懿恭、潘鑑、王林開等。上文提到的鄧錦濤,便是王倫的徒弟。去到民國年間,俠家拳已經名揚四海,在珠三角一帶都廣有傳人。其中蔡以公一流向海外發展,自稱為喇嘛派;王林開則傳給了吳肇鐘,後來在香港開創了「白鶴派」。某些傳人為了區於少林白鶴,又改稱為「西藏白鶴派」。

(西藏白鶴派在香港也曾經盛極一時,著名武師陸智夫便是吳肇鐘的學生,當年與陳克夫、鄺本夫合稱為白鶴三夫)

 

主要參考資料:
明周、中華國術總會。2014年。《香港武林》。香港:明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