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Foxcatcher:獲奧斯卡最佳劇本提名的摔跤手電影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Foxcatcher電影海報。(IMDB)

明天便是亞運首場摔跤比賽,在眾多以運動競技項目為題材的電影中,數年前有一套作品也正好以奧運摔跤為題材,由於2013年國際奧委會投票決定摔跤被剔出必辦項目,必須與其他運動競爭成為2020年奧運比賽。因此,這次亞運摔跤比賽或多或少對2020年於奧運競辦帶來影響。言歸正傳,這次為大家介紹的電影為2014年由Bennett Miller執導的「Foxchatcher」(港譯「獵狐捕手」、內地譯「狐狸擸手」、台譯「暗黑冠軍路」、)。

面向鏡頭者為飾演John的演員。圖片來源:https://bit.ly/2w8YJwJ

以下內容包括劇透:

本片由真人真事改編,故事來源自1984年洛杉機奧運摔跤冠軍Mark Schultz(Channing Tatum 飾)的傳記。故事講述Mark Schultz與他同為奧運摔跤金牌得主的哥哥David Schultz(Mark Ruffalo 飾),二人雖然貴為金牌選手,但國家和社會對這兩兄弟的待遇遠不如其他奧運競技項目得主。

1987年,兩兄弟得美國第一富豪家族、老闆John Du Pont(Steve Carell 飾)賞識後, Mark加入其所辦的Foxcatcher俱樂部後進行訓練並參加1987年世界摔跤錦標賽和1988年漢城奧運比賽,而David拒絕邀請而繼續擔任國家隊教練,並照顧家人。可惜長期在哥哥庇蔭下的Mark,現時孤身隻影不久戰績便走下坡,John最後以David取代Mark的領導位置,訓練隊中成員,三人間的關係開始發生衝突。

雖然Mark最終輸掉漢城奧運,David仍堅守崗位並繼續扶持弟弟,並為John訓練摔角手,但賽後Mark不堪與John不合而離開。直到漢城奧運後八年的某天,John以「當天心情不好」為由射殺David,了結了這位前奧運和世界摔角冠軍的一生。
 

劇中Mark(左)及哥哥David。圖片來源:https://bit.ly/2w8YJwJ

需要獲認同的故事
Foxcatcher的主題,是訴說人需要「認同」的故事,片中人性充滿壓抑和悲劇。故事中大財主John,整套戲都是一個陰沉冷傲、沉默寡言的角色,他出身於上流社會,赫赫有名的杜邦家族,自少活在母親的陰霾之下,缺乏母愛,個性孤僻,一生所交的唯一朋友也是母親「買」給他。母親認為馬術才是上流社會活動,而對兒子想投身摔角業嗤之以鼻,譏諷摔角為低俗活動,在John眼中母親愛百萬名駒多過愛他。

在戲中,John在所帶領的摔角比賽奪冠後,為了贏得母親認同,問母親可否把冠軍獎盃放於家中冠軍櫃中。母親回道:「這是你出資辦的比賽?你可以把他放在獎盃室,但不能放在冠軍櫃中」戲中已年屆不惑之年的John,自認為培訓國家摔角隊打出成績,但仍然得不到母親認同。

至於摔角手Mark,只有哥哥David為自己師友,也是孤獨無伴。雖然與哥哥同獲金牌,卻知道自己人氣和能力遠不如哥哥,還要哥哥教導指點,一生彷彿只有哥哥和摔角兩件事。後來獲得John賞識,可以自己嶄露頭角闖一番事業,由John代替了David這哥哥角色。可惜Mark自己力有不及,最終不但得不到John認同,還為David所取代。片中唯一較正面的角色,便是David一角,他清楚明白自己的角色,有他所關愛的家人,為照顧家人而不參與John邀請,後來為了自己的弟弟,出任教練一職,卻不知道此舉反而釀成三人關係大破裂之舉。
 

John角色原型。圖片來源:https://bit.ly/2w8YJwJ
現實中Mark(右)及David兩兄弟。圖片來源:https://bit.ly/2w8YJwJ

美國摔角不同「比賽」系統
片中摔角金牌選手並不如我們所想風光,是因為在美國社會中,能賺錢的是WWE一類帶娛樂表演的摔角手,而不是參加國際比賽的摔跤手。但當然也有摔跤運動員進入摔角行列,但很多都是大學/高中摔跤運動員,例如Brock Lesnar。而奧運金牌得主進入WWE現時就只有Kurt Angle一位。

情況正如現今中國的拳擊,參加四大拳會賽的選手,身價遠比參加奧運拳擊的選手為高,奧運拳擊出身的鄒市明也要打四大拳會賽以證明實力和身價。當一種搏擊運動有兩種不同的吸金和晉升系統,並且有明顯收入差異,總會在世人眼中有高下之分。在Foxcatcher這電影中,可以看到導演暗喻著因政府未能建立一個完善培育摔角選手制度,讓有才華的主角兩人需為錢奔走,金牌選手背後生活不易,有困頓有落泊。

而有影評指出,體育競技為國爭光並非從小被教育的那樣神聖。導演Miller在此亦為體育和愛國勵志去魅,還原了三位主角在各自境遇裡的努力卻最終未被原本應該健康向上的競技精神拯救的人生,還用最後的無解再一次向觀眾印證了命運的毫無規律可循。(1)

餘話
筆者想起由英國哲學家Kwame Anthony Appiah撰寫的名著《榮譽法則》,當中提到一個故事,指十九世紀以前,英國上流社會不理違法,流行以私自決鬥(鎗戰)來解決個人恩怨和維護個人名聲。作者提出了「競爭性榮譽」和「同儕榮譽」,前者是根據個人本能和品質有差別性的榮譽,而同儕榮譽不存在程度差異。

英國上流社會以決鬥解決恩怨,他們並不在乎英國以外其他上流社會人士批評。作者指出,人並不在乎所有人尊重,因為不是人人在同一個榮譽世界(Honor World),我們在乎共享相同認同(Identity)或相同榮譽法則(Honor World)的人給予自己的尊重。作者指出,現代社會應鼓勵「同儕榮譽」多於「競爭性榮譽」,因前者強調群體間的平等尊重,後者在競爭過程中往往會做有有違倫理的行為。

簡單而言,就是說很多時候人並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但對於自己生活的圈子、社群,就很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同的話。

回到在Foxcatcher中,John和Mark兩者在某些層面看十分相像,大家不太懂表達感情,孤獨而缺乏認同,結果大家在一齊會惺惺相惜。當John與充滿陽光氣的David合作時,結果發生了很大的價值衝突。在透過教授摔角為媒介,John就要與David競爭Mark對他們的認同與認可,結果John或許就因為覺得得不到Mark的尊重,而動了殺念。

劇情以外,片中兩位演摔角手的演員,為了這部電影而練習了兩個月摔角,希望觀眾也能細心欣賞演員苦心訓練成果。
 

(1)http://news.163.com/15/0104/11/AF44V1F300014SEH.html
 

參考網頁:
殘酷的美國夢:暗黑冠軍路

一個國家把你忘記的罪證確鑿:《暗黑冠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