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杖】香港全接觸兵器比賽 賽例與世界賽不同

撰文:衛爾良
出版:更新:

編輯W雖然早已聽聞過菲律賓魔杖,但卻未曾親眼見過魔杖的比賽方式。在剛過去的星期天,Kalis Brotherhoods Hong Kong舉辦了第九屆全接觸菲律賓魔杖比賽,於是小編便藉此機會前往觀賽。

 

▍普遍對魔杖比賽的印象

坦白說,以前在撰寫有關魔杖的文章時,曾經在YouTube見過WEKAF(世界魔杖聯盟)的比賽片段,所以有一個基本印象:身穿重甲,不斷揮棍打擊,甚少步法閃避,感覺有點像兵器版的「坦克打法」。

 

▍屬於香港的全接觸魔杖比賽

+2

到達賽場時,隔著大門已經聽到「拍拍拍」的魔杖擊打聲,聽上去似乎賽況十分激烈。當天的比賽分成三個比賽項目:單棍、雙棍、小刀。參賽者不單有Kalis Brotherhoods的學員,還有來自澳門「武藝會」的劉選手特地前來參賽。參賽者年齡層十分廣泛,有十多二十歲的年輕人,亦有年達57歲仍壯健如飛的「姚爸」,也有曾於2016出戰世界賽的「阿俊」。
 

是次菲律賓魔杖比賽採取全接觸方式作賽,所以跟世界賽一樣都會穿上頭盔、厚甲比賽。從短棍打在護甲、對方短棍上的聲響,可以聽得出他們揮出的每一棍都是具有一定打擊威力,在比賽中甚至會出現「打斷棍」的情況,絕不是單單輕觸式的運動比賽。

據Andy師傅解析,要在比賽中取得分數,該打擊可以在沒有護甲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對方實質性的傷害,所以他們平常會擊打車軚鍛鍊手法,以確保打擊不只用上手腕打擊。

 

▍香港規例 VS 世界賽規例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雖然當天比賽跟世界賽都是「全接觸披甲」進行,搏擊的方式卻是截然不同。那裡並沒有世界賽的「坦克打法」出現,反而更像是真正的搏擊比賽,選手會具備攻守、步法、佯攻等意識。

原來香港比賽跟世界賽採取了不同的競賽規例。菲律賓魔杖世界賽是宿霧一派舉辦,採取的是回合計分制,以打擊為主要判分條件,所以普遍選手傾向搶攻多於防守,判分上有利「坦克打法」。

因為全球只由他們團體發起舉辦世界賽,所以大家心裡都明白世界賽的打法明顯跟魔杖真實技法有所出入,卻又無力發起另一種比賽賽制。Andy師傅有見及此,為了讓魔杖技法得以在比賽中充分施展,所以堅持在香港實行「逐下打擊計分」的制度,由三名裁判客觀給分,一些「同時打擊」、「被擊中後反擊」、「無力打擊」的情況將會如實反映在分數當中。

所以在香港比賽中,選手會避免同時打擊,更主動以步法作進退及注重防守動作。然而當準備世界賽時,香港選手才會進行針對世界賽的訓練,以應付賽制分別。

 

▍不同項目各有特色

當天的競賽項目有三種:單棍、雙棍、小刀。各種比賽都有不同的比賽表現,帶給小編不同的體驗。
 

單棍比賽技法比較簡潔清晰,一般人也可以看清當中一些手法。由於非持棍手可以適當擋格,所以左右手分工明確,亦有運用奪棍技術的空間。但據Andy師傅說,假如一方右手持棍,一方左手持棍的話,非持棍手便很難防守。

 

雙棍比賽節奏相對急速,加上雙棍的防守範圍較廣,罩門較小,所以更講求選手的技術水平及距離控制能力。

 

小刀的比賽方式十分有趣,即使是一般人亦會感興趣。雙方選手穿上純白的長袖上衣,手執塗上顏料的比賽小刀對決。在比賽中可以搶奪或握控對手持刀手兩秒,頸部以下皆為合法攻擊部位。小刀劃在對方身上的一條條顏色印只是裁判參考的要素之一,裁判還會觀察選手技法表現來判斷賽果。小刀比賽雖然沒有了短棍比賽的聲響及力量,但卻多出了一份謹慎、凝重的氣氛。

 

當天的大合照。(梁煒陽 攝)

 Kalis Brotherhood Hong Kong由Kalis Ilustrisimo傳人陳浩揚(Andy Chan)於2008年成立,是香港少有舉辦魔杖搏擊比賽的組織。他們的比賽歡迎人士參與,明年將會是賽事舉辦的十週年,有興趣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