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祖》 :電影重構反清故事與南拳源流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七八十年代,劉家良和張徹拍了一系列有關少林和洪拳的電影,重構了清末民初以來,有關洪拳、洪門和少林關係的歷史系譜,並嘗試整合了早年千頭萬緒﹐互有抵觸的民間傳說。一系列電影中,張徹赴台灣組長弓電影公司後第一套作品《少林五祖》(1974),可以說是當中繼往開來之作。

《少林五祖》劇情
《少林五祖》由張徹執導,劉家良任武術主導,由張氏一眾得意弟子,狄龍、姜大衛、傅聲、戚冠軍和孟飛等主演。以反清復明為主題,故事繼承張徹和劉家良一貫有關少林寺的故事結構,以火燒少林寺情節為中心。曾助清帝康熙平亂的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因遭奸臣誣告勾結反清勢力,而遭康熙派兵剿滅並燒毀(著名「火燒少林寺」情節)。
 

電影《少林五祖》海報。(百度百科)

故事一開始以火燒少林開頭,大難不死的五個少林弟子胡德帝(姜大衛 飾)、蔡德忠(狄龍 飾)、方大洪(孟飛 飾)、李式開(戚冠軍 飾)與馬超興(傅聲 飾)五人,北走中原,分頭聯絡江湖人士,立志找出少林叛徒報仇,並與其他有志之士共謀反清大業。影片前半部分分述五人各自經歷,後半部則是他們於北方聚頭後重回少林,並針對清廷派出的五位高手,各人針對敵方的強弱苦練相對少林武功,最終得報大仇,並與台灣鄭成功勢力會合於紅花亭,開山立堂,人稱「少林五祖」,而在洪門相傳的源流歷史中,這五人又為「前五祖」。

說張徹和劉家良作品有重構洪拳系譜之意,是因早年有傳洪拳來自洪門,又有說來自少林寺或少林的至善禪師。晚清年間小說《聖朝鼎盛萬年青》中已構出康雍乾間,少林五老:五枚大師、至善禪師、馮道德、白眉道人和苗顯,及他們的傳承人洪熙官、方世玉、童千斤等少林十虎的故事,並嘗試建構洪拳等南拳武術與秘密會社和源出南少林(福建少林)的關係。

重構少林與南方功夫關係
而另一方面,在洪門相傳的源流故事中,又有「少林五祖」傳說。據聞五祖在北少林被燒後,五人分別前往南方珠江兩廣一帶,建立反清秘密會社;而另有傳說指這「少林五祖」,只是五位由鄭成功派往福建少林學藝的將領,又或者這些將領只是留在中土建立反清勢力,而當中有人曾學武於少林,甚或可能借少林之名吸納群眾,而後來成為天地會或洪門的開山祖師之一。而他們在福建、廣東一帶廣收門生,將少林武術帶往南方,故稱由他們留下之南少林武術為「功夫」。

我們上述可見當中的千頭萬緒,不易統合。《萬年青》雖然為小說杜撰之作,但卻又有民間口耳相傳故事為基礎,這些故事不斷深化和建構清廷與少林不和的關係,一班相傳人物紛紛因事避走南方,在與秘密會社扯上關係同時,將少林武術帶往南方一帶。

可是,怎樣將這些說法不一的民間傳說共冶一爐?近代以來的文藝創作家或門派之間也嘗試彌合這些不同說法,例如在張徹和劉家良的少林武術故事中,《少林五祖》的故事與他們其他有關洪熙官的作品(例如張徹執導1974年《方世玉與洪熙官》,雖然這一系列少林作品並沒有整合於同一個世界觀中),故事都以「火燒少林寺」這民間傳說為交聯中心。

而在《少林五祖》中,本來發生在北少林的火燒事件移師至福建南少林,而本來民間傳說少林五祖由北向南的發展歷程,轉而由南向北的復仇之路。反而張徹和劉家良的洪熙官、方世玉故事,繼續敘述他們往南方發展,傳承功夫。

《少林五祖》五位男主角:(左起)狄龍、姜大衛、傅聲、戚冠軍、孟飛(中國網)

翻拍新版再重構歷史
本片由劉家良和劉家榮擔任武術指導,秉承劉家班一貫寫實武術設計風格,電影中的武術很多在現實搏擊和武術中均有所根據。片中正反兩派各五人,每人均有一套獨特的武功,片尾以五對五的對決較高下,這十套功夫分別是「地趟拳」對「連環披掛掌」、「十形拳」對「鹿步螳螂拳」、「少林風魔杖」對「飛斧」、「三節鞭」對「辮子功」、「虎鶴雙形拳」對「梅花環拳」,對習南拳或武術片迷來說,確實十分吸引。

1994年《洪熙官之新少林五祖》電影海報。(百度百科)

1974年無疑是張徹導演在創作題材上新嘗試的一年。這年開始他憑《少林五祖》把少林題材帶回了熒光幕前,同類型的功夫動作片自此不斷在大銀幕出現。而張徹也在1974年左右,開始在和劉家良合作下,幾年間拍下不少有關少林和洪拳相傳人物的故事,張徹後來走回拍攝其他題材的武俠電影,而對洪拳和少林電影題材進一步發展,則由當時為張徹擔任武指,後來擔大旗為邵氏導演的劉家良所繼承。

1994年翻拍了《洪熙官之新少林五祖》,由王晶執導,元奎擔任武術指導,李連杰和謝苗等打星演出,故事講述被清廷通緝的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受至善禪師之託,負責保護身負藏寶圖的年幼少林五祖馬超興、胡德帝、蔡德忠、李式開和方大洪,往尋天地會陳近南。又是另一次重建少林武術與南拳武術傳說人物關係的作品,有機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