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免握手親密接觸 抱拳禮打招呼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家減少了身體接觸,各國元首也率先表率。例如早前德國內政部長在一次會議中,拒和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握手,但換來總理諒解一笑。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近日亦推廣「Elbow Shake」,而台灣總統蔡英文,早前在接見澳洲駐台代表時,則以「拱手不握手」為原則,讓對方也入鄉隨俗。或者,在這個時候,除了拱手禮外,中國傳統武術界的「抱拳禮」,也是一個不錯的打招呼選擇。

「抱拳禮」又名「抱拳拱手」,起源於周代以前的「揖禮」,具超過3000年歷史,在《論語》及《周禮》中便早有記載。

剛剛打完UFC248的張偉麗,她之前在見傳媒時亦擺了一個抱拳禮。(Gettyimages)

右掌左拳有決生死之意
一般的抱拳禮都是左掌右拳,不大講究屈指與否等細節。但對習武者來說,抱拳禮包含著許多象徵意義,不可不慎。按《道德經》第31章,「君子貴則貴左,用兵則貴右」,若果武者擺了右掌左拳的姿勢,就有動武決生死之意。所以武者間問好,必須緊守左掌右拳的規矩,而左掌手指亦要屈好,以示謙卑之意。抱拳在古代作為一種見面禮節,猶如當代握手般,一般都伴有「久仰」、「幸會」等敬詞。

從傳統上講,左手掌四指分別代表「德、智、體、美」四育,故必須顯於人前。此外,右拳五指及左掌四指亦各自象徵著「五湖」、「四海」。兩者相合,就有天下一家、以武會友的意思。更有人認為,左掌為月、右拳為日,抱拳禮實則就是一個「反清復明」的手勢,應是南拳中人所專屬(出於清朝火燒南少林的傳說,南拳素來被視為反清武術)。

據說,古代武林同道以抱拳作禮,除了有謙恭之意外,雙方亦因而避免握手,不會太靠近,對學武之人來說,可避免在握手時互相猜忌比力,惹來芥蒂嫌隙。

最後,小編想與各位分享一個有關禮的故事。在《韓詩外傳》中,提及一個孟子企圖休妻的故事。事緣是孟子某次入房,見到妻子沒有穿著整齊(另一說法是妻子踞坐,一種不合禮節的坐法),孟子大為生氣一度想休妻。後來孟母(孟母三遷那個母親)教訓孟子,入門前沒有先說一聲打聲招呼,或問問裡面有何人,好讓別人有準備備禮而不失。孟母更說入房應眼往下望,避免馬上看到別人不合禮之處,所以是孟子不懂禮的本意呢!

孟母這教訓指出,禮的本意應多為人設想,能尊重他人,包容並蓄,而不是只看外在形式,老計較對方是否跟隨「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