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UFC的王牌節目——The Ultimate Fighter (2)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Lokka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上篇回顧:【MMA】UFC的王牌節目——The Ultimate Fighter (1)

 

昨日與大家介紹了TUF這個真人Show,又講述了TUF對UFC的幫助,以及The Contender與TUF的分別,不過其實在TUF之前已經有搏擊運動真人Show的失敗例子,今日就跟大家分析一下TUF能夠成功的原因。

 

真人Show的勝利方程式

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szbKgG

在2000年起開始大大流行的「真人Show」是最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參賽者心路歷程的節目模式。UFC在2005年初於北美新電視台Spike TV合作製作了首季的The Ultimate Fighter,而在同一時期另一個北美電視台NBC也製作了圍繞拳擊選手為題材的The Contender。而其實在此之前,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在2001時就已經開始製作自己的真人Show - Tough Enough,一個為發掘職業摔角新星以及務求向觀眾披露職業摔角手須要面對的辛酸的節目。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與MTV拍了四季之後就在2004年終止了Tough Enough,直到2010年改了名為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的WWE才與USA Network合作為Tough Enough重新製作成新季度。

而無獨有偶,TUF和The Contender都是在2005年初開始播放的,而有了Tough Enough的前車之鑒,TUF和The Contender兩個節目都以類似的方式拍攝,除讓觀眾認識到選手的背景﹑訓練情況之外,節目同樣標榜選手之間的矛盾和為了淘汰對手而進行的拳賽。

兩個節目都吸收了各自的支持者,而經過數個季度的洗禮後,TUF就漸漸發掘出一條到現時還在使用的勝利方程式﹕先讓參賽者住在同一屋簷之下並分成兩隊接受訓練,讓觀眾認識到選手的背景、訓練情況。然後隨著節目的進行,因為緊密的訓練和比賽安排,選手之間的摩擦越趨激烈,觀眾將會了解到各人不同的個性。最後,節目的重頭戲當然就每集尾段都會進行的一場淘汰賽,而最終留低的兩位將會在電視直播的總決賽中爭奪加盟UFC的正式合約。

淘汰賽往往是節目中最鬥智鬥力的一環,因為除了以實力較量外,如何選擇對手也涉及了一定的策略,因為只要能做到「格食格」的話,說不定就能以己方較弱的選手淘汰對方較強的選手,所以選擇過程也是節目的重點。選擇對戰陣容的基制很簡單,兩隊之間會有一隊獲得話事權,選出為己方出戰的選手之外,還能點名指定對方出賽的選手。The Ultimate Fighter初時會由兩個隊伍參加一個團體遊戲環節,勝出的一方將獲得對戰陣容的話事權,但The Ultimate Fighter在第三季起就取消了團體遊戲,改以每集勝出拳賽的隊伍同時獲得話事權的方法,而在現時最新的一季中就採用了每隊輪流話事的方式。

 

季尾總決賽

TUF的特色除了是每個星期都能讓觀眾觀賞到一場真打比賽外,就是每一季的「總決賽」都會在電視上以非PPV的模式舉辦一個觀眾能夠免費觀看的完整UFC大會 - The Ultimate Fighter Finale!

當年,北美電視上極少播放免費MMA賽事,能夠免費觀看絕對是一件大事,而且除了TUF的參賽選手外,一般還會找來當時頗為知名的選手出場。其實在TUF首季的播放時,SPIKE和UFC直到總決賽之前還沒能落實是否拍攝第二季,但當看到現場觀眾的反應和初步的收視後,雙方就在總決賽當晚達成繼續拍攝多數季的協議。而驗證了免費播放B級卡司的好處後,UFC除了TUF Finale外亦開始舉辦了能在SPIKE上免費觀看的UFC Fight Night。

TUF的成功要素之一就是讓觀眾得知格鬥選手的日常訓練及賽前賽後的情緒變化等一些平時難以得知的真實細節。但針無兩頭利,在TUF所帶來的「真實」在收視和口碑都獲得成功的同時,像TUF那樣困住十多個選手在選手屋中幾十日難免有點太戲劇性,加上一些負面的情節(如前述的拆屋和流血事件等),並非任何觀眾都接受得到,所以UFC與SPIKE TV就開始進一步包裝選手,為UFC PPV大會中的主打選手拍攝小型紀錄片式的UFC All Access系列,讓觀眾能夠深入了解正式UFC選手的生活作息,加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雖然UFC後來沒有再拍攝名為All Access的系列,但其模式與現時的UFC Countdown﹑Road to Octagon等基本上相同,主要的不同是All Access集中在訓練而很少說比賽之間的恩怨,及找來當時UFC的Octagon Girl之寶Rachelle Leah當女主持。

《G-1挑戰賽》(陳焯煇攝)

除了綜合格鬥的TUF、拳擊的The Contender和職業摔角的Tough Enough,同期還有以泰拳為主題的The Contender Asia和The Challenger Muay Thai,兩個節目都找來了名氣不少的泰拳選手參與。而眼見UFC憑著TUF的成功,Bellator也在2013年一不同模式拍攝了Fight Master,印度的SFL也有自己的SFL Challengers,甚至去年香港也有類似題材的G-1格鬥會。除了比較正統的真人Show,風格不同但仍然以寫實觀點出發的還有以探究為題材的Fight Science、Human Weapon、Fight Quest或者其他不同形式的節目如Bully Beat Down和Gym Rescue等另類的嘗試。

現時The Ultimate Fighter 25: The Redemption在北美已經播放了一大半,在繼續獲得穩定的收視同時,也為UFC的擁躉們帶來不少茶餘飯後的話題。今季的The Ultimate Fighter (簡稱TUF),一改往常發掘新星的作風,而選擇類似當年第三季的方式找來多位曾參與甚至勝出TUF的選手再次住進「選手屋」參加競賽。

 

每個節目的風評都好壞不一,有機會,我會再逐一介紹一下。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武備志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