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倒流戰事時 遊走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香港海防博物館是香港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經過大型復修及更新工程重新開放後,堡壘展覽廳分為「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鯉魚門炮台」展覽廳及專題展覽3個部分,以及室外的「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展覽和史蹟徑加入不少多媒體元素,讓公眾沉浸於海防歷史中,提升他們對本地軍事歷史的認識和興趣。

親歷香港海防軍事變遷

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展覽廳集中在鯉魚門岬角的堡壘,帶大家遊走於香港海防和軍事變遷的歷史,內容包括歷代防務建置、不平等條約與香港割佔、軍事布局、海港設施、抗日戰爭歷史、義勇軍、多元族裔的軍人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展覽展出不少珍貴的圖片及展品,同時融入多媒體元素,與參觀者進行互動。當中的「香港保衛戰」和「抗日游擊隊與敵後活動」沉浸式影片,配合光影和聲效,讓觀眾感受香港保衛戰時的緊張氛圍。

在「日軍侵港」展廳展示抗戰時期的軍事裝備,公眾可從中感受當時戰爭的氣氛。

踏上史蹟旅途 反思戰爭與和平

由於鯉魚門海峽有戰略價值,英軍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建立鯉魚門要塞,包括堡壘和多個炮台。1941年時鯉魚門要塞是英軍的彈藥庫,曾被日軍進攻。

要親身踏足戰時遺跡,才能感受更多,所以博物館設置了「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當中包括24個史蹟點。參觀完展覽廳,向室外出發,迎來野戰炮和維多利亞港的美景;一直向下走,到軍營殘蹟察看日軍攻打香港時留下的彈痕;走到半隱蔽式防禦的溝堡中,從牆壁上的槍眼,投入戒備中的軍人視覺;在西炮台看到火炮和大型炮架,了解火炮操作和彈藥庫的建築特色;再步行至魚雷發射站,一探魚雷模型;最後到碼頭「見證」日軍登陸筲箕灣。這些沿途的軍事設備和建築,反映當年香港備戰的情況。

5大路線主題大不同 置身其中新體會

館方設計出5條主題路線:「軍事建築及防禦設施」、「武備」、「戰爭故事」、「人工建置與自然景緻」和「館長精選」以配合不同參觀者的喜好,不論你是軍事武器迷、歷史愛好者,還是大自然探索者,都可以自由選擇路綫。香港海防博物館館長鄧建生分享遊覽史蹟徑的感受:「在史蹟徑細看鯉魚門海峽的歷史和欣賞四周美麗的自然景致時,很難想像當時漫天戰火的景況。置身其中,不禁讓人反思戰爭的意義,原來安穩的生活並不是必然。」

精心布防 戰時軍備大檢閱

以軍事為主題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武器裝備自然是參觀重點之一,史蹟徑中的軍備看點之多,可見當時英軍精心的布防。館長表示,參觀者絕不能錯過位於西炮台一比一的4.7吋速射炮模型,火炮於1914年投入運作,是整個鯉魚門要塞中服役時間最長的火炮,「參觀者不但可感受鯉魚門海峽當時的戰略地形,優美的維港景色更是『打卡』的最佳之選。」

另外,戰後英軍派駐香港的可移動火炮—25磅野戰炮II型,以及專門用作對抗戰鬥機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作為軍事迷,相信最吸引的莫過於軍備展示區內的軍車、重型火炮和水雷,其中的彗星坦克I型可說是大有來頭。這款坦克曾參與1953年慶祝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的閱兵儀式,一直在香港服役至1960年代,期間在新界地區進行演習,英軍其後留下一輛彗星坦克擺放在石崗軍營,直至1995年移交博物館。

參觀過後,不妨在博物館堡壘內的餐廳稍作休息,在海拔64米高的岬角上,飽覽筲箕灣、鯉魚門,遠至將軍澳一帶的景色,慢慢從軍事歷史中回過神來。

建於1892至1894年的布倫南魚雷發射站及其配套設施,分佈在近岸的山上和岩洞内。
渡口炮台於1892年投入運作,以應對小型高速魚雷艇的攻擊。
軍備展示區展出各種軍備,包括三輛軍車、兩門重型火炮及一枚水雷。其中的彗星坦克更是軍事迷不能錯過的。

香港海防博物館
地址:香港筲箕灣東喜道175號
開放時間:
十月至二月
週一至週三、週五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三月至九月
週一至週三、週五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交通:可以從港鐵筲箕灣站步行15分鐘至香港海防博物館。另外,亦可乘搭城巴85號及82X號於「海防博物館站」下車。
網址:hk.coastaldefence.museum

(資料及部分相片由香港海防博物館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