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辯論】拜登首辯特朗普 鬧劇中迫近的民主危機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上周二(9月29日)舉行的首場美國總統選舉辯論,在特朗普不斷打斷拜登發言、主持人與候選人不停疊聲的亂狀之中結束。這場超過90分鐘的辯論並未給予在民調落後的特朗普扭轉劣勢的機會,而表現較為平穩的拜登也只能算是合格地抵住了特朗普毫不顧及總統形象的猛攻。這場沒有贏家的辯論,最大的輸家似乎就是美國國民。

根據辯論當日的綜合民調,特朗普支持度落後拜登約六個百分點,因此,這場辯論實是特朗普反攻的重要時機。然而,或許因為美國民眾普遍投票意向已定,這次特拜二人首度交鋒所獲得的關注度竟不及2016年特朗普與希拉里的首場辯論,觀眾人數只得約7,310萬,比當年下跌超過1,000萬。

9月29日,特朗普與拜登出席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並由霍士新聞台的名牌主播華萊士(圖中)主持。( 路透社)

辯論由霍士新聞台(Fox News)的名牌主播華萊士(Chris Wallace)主持,分成六個長15分鐘的環節,分別討論「最高法院」、「新冠疫情」、「經濟」、「種族問題」、「特朗普與拜登往績」及「選舉廉正」(election integrity)六大議題。每個環節先由華萊士發問,給予特拜二人各兩分鐘時間回答,隨後再進入自由辯論的時間。雖然此等規則由兩黨組成的總統辯論委員會(CPD)設定,可是辯論開始大概五分鐘後,這套規則已淪為空談。目前,CPD已表明將修改規則,以確保10月15日舉行的下場辯論更有秩序。特朗普對此表示反對,但在上周五(10月2日)宣布確診新冠肺炎並送院治療的他,可能無緣再赴辯論之會。

辯論之初已失焦

由於特朗普臨近大選提名保守派法官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為最高法院法官的爭議甚囂塵上,「最高法院」成為辯論首個環節的主題。在此,外界特別關注特朗普如何就共和黨違反其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在2016年奧巴馬時代訂下的「選舉年不處理大法官提名」的原則進行辯護,以及拜登會否支持「填充法院」(court-packing)—即與未來可能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聯手,立法提高最高法院法官人數,任命自由派大法官,以「沖淡」法院的保守派絕對多數。

特朗普提名保守派法官巴雷特(右)為最高法院法官成為辯論首個環節的主題。(美聯社)

然而,特朗普只說共和黨「控制了參議院、控制了白宮」,拜登也沒有追問共和黨「自打嘴巴」的問題,反而轉向巴雷特上任後有可能會廢除「奧巴馬醫保」的民生議題,致「最高法院」環節馬上失焦。

四年來未有取締「奧巴馬醫保」詳細方案的特朗普,也沒有將這個對自己不利的話題帶開,只顧不斷打斷拜登發言,為後者扣上「社會主義者」的帽子,又多次打斷華萊士調整辯論方向的發問。這更給予拜登機會澄清自己不主張廢除私營醫保,並攻擊特朗普多個醫療相關行政命令無效。

除了扣左翼帽子之外,特朗普更插話指拜登「畢業時全班考最尾」,進一步降低本已不怎高明的「辯論」質素。華萊士及後向拜登提出有關「填充法院」的疑慮,在拜登拒絕回應的情況下,特朗普也沒有把握機會追問這個關乎美國憲制的爭議。「最高法院」的議題在十數分鐘的吵鬧聲中作結,人們難以搞清楚雙方到底辯論了些什麼。

美國不少酒吧都以直播總統選舉辯論會作招徠。圖為加州工業市民眾在餐廳觀看辯論直播。(路透社)

混亂不堪的交鋒

在隨後的環節中,雖然拜登曾用一些實際數據支持自己的論點,也有簡單提及包括以環保政策創造就業等各項政策主張,可是,特拜二人的爭論除了充斥政治攻擊與謾罵之外,就只有共和、民主兩黨既有立場的散亂宣示,毫無政策辯論可言。

在抗疫問題上,一如所料,拜登與特朗普在後者淡化疫情、是否重啟經濟、疫苗推出日程等問題上針鋒相對。特朗普更嘲笑拜登「與人相距200呎講話,也戴着我所見過最大的口罩」,又指拜登沒有像自己一般舉辦大型集會,並非因為疫情顧慮,而是號召不動群眾…

上文節錄自第23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5日)《拜登首辯特朗普 鬧劇中迫近的民主危機》。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藉「一帶一路」 重整香港人才戰略

鄰區極速超車 本地持續落後 香港需要怎樣的智慧城市藍圖2.0?

與改革派青年黃裕舜對話 香港須在改革中「愈辯愈明」

利君雅突遭延長試用期 港台與港台記者的「雙重尷尬」

NVIDIA創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 晶片霸主之位仍待確認

「法國MIT」崛起 挑戰英語大學霸權

閉關鎖國 探尋城市不同可能 疫情下,「宅度假」變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