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的跨洋情意結 你真的那麼愛特朗普嗎?

撰文:石中堅
出版:更新:

最近香港就着一場選舉,掀起了一股「政治風」。政治討論本乃兵家常事,不過令不少港人沉迷的這場選舉,既非被延期的本地選舉,也不是鄰近東南亞國家的選舉,而是美國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表面看來,數周間,港人突然由冷感非常變成了熱烈非常的「食瓜」觀眾。對特朗普的吹捧及狂熱,更不遜色於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人對拿破崙、或文革初期中國人對毛澤東的態度—令人驚嘆不已。

香港的抗爭者戴上特朗普面具,寄望他能打救香港。(Getty Images)

調查機構YouGov早前進行調查,發現香港受訪者對拜登及特朗普的支持比率分別是36%對42%。綜觀網上各「評論員」,只見有關特朗普提早宣布當選、拜登「種票」謠言、民主黨乃是「投共黨」等言論此起彼落,更有人表示是北京的「爪牙」及在背後推動的「左膠」運動,令特朗普選情告急。一夜間,只見不少自認為是「民主」支持者的港人紛紛將民主自由等原則拋諸腦後,選擇支持一名不願與白人至上主義割席、在醫療政策及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乏善可陳、對傳媒及反對聲音趕盡殺絕的霸權總統。也許民主確實是一股能推動社會改革的力量,可絕對看不到特朗普在這標準下如何能稱作一名合格的總統。此文想探討一個核心問題:為何部份港人對特朗普情有獨鍾?

解釋一:部份港人具右傾意識形態

其中一個可能解釋乃是意識形態上相近。自2010年開始,香港社運冒起了一股與過往左翼進步民主為主的社運風氣截然不同的「新力量」。這股力量將任何支持經濟再分配或左傾的聲音標榜為「左膠」,並扣上了「大愛」、「離地」等標籤。

起因為何?有的認為是2008到2012年間,內地孕婦、內地商人及新移民來到香港,因價值觀等關係產生陸港矛盾。也有人說,港人骨子裏對政府介入市場抱有懷疑,向來崇尚夏鼎基遺留下來的「積極不干預」。前者令年輕一代將「文化保守」與「反中央」及反內地思潮掛鈎,後者更令資本壟斷主義忽然搖身一變成為「港人核心價值」。在這個前提下,偏向右翼的思潮便在年輕人主導的社運圈子裏萌芽。同時,港人潛意識多年來受宗教團體的「政治正確」所滲透,普遍中年人皆對男女平權、同性婚姻合法化等議題非常反感。在本土崛起及保守建制主導下,港人自然在意識形態上傾向於反改變、反平權的「文化右翼」,甚至延伸至支持市場、反政府的「經濟右翼」。同時,特朗普多次猛烈追擊進步主義「政治正確」、公開反對墮胎權及女性性自由(其蔑視女性身體言論尤為矚目)、對移民趕盡殺絕,正中香港右翼份子下懷。再加上右翼主流媒體將拜登渲染為「左仔」(儘管其經濟政策與共和黨溫和派並無太大分別),令港人普遍對「民主黨=自由左膠」這個講法深信不疑。

為何部份港人對特朗普情有獨鍾?起因為何?(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可這種說法,未免對香港社運及部份年輕一代不公。以上講法也許能夠解釋為何「熱狗」及「雲粉」對特朗普情有獨鍾,甚至能夠代入香港傳統中產保守派的政治取態,但同時,香港過去一年來的社會運動,並非單純地由右翼思潮主導。從左翼本土的朱凱迪到所謂「國際陣線」的年輕高學歷學生,再到老一輩泛民的支持者,立場皆與普遍「特粉」南轅北轍。

再者,美國加州大城市裏也有主導科技發展、生活水平較高的「經濟右翼」但「文化左翼」的「進步資本主義」選民,而「鏽帶」(又稱鐵鏽帶,是對上世紀八十年代工業衰退地區的非正式稱呼,主要由五大湖區城市群組成)部份及美國西南州份(雖非全部)的傳統勞工選民則普遍是「經濟左翼」但同時「文化右翼」的民主黨支持者,亦即是「保守平等主義」。「經濟右翼」並不等同於「文化右翼」,更並非代表必然支持特朗普(很多保守中間派選民在是次大選中都「含淚」投拜登一票)。到底有多少港人是在詳細分析及掌握了拜登和特朗普兩者之間的政策方針後才決定支持哪位?還是人云亦云,或是因着其他因素而走上「特粉」之路?

不少較為年輕「偏黃」的港人對特朗普的支持,也某程度上出於其對「建制」的反感,將反精英的情思投射在美國身上。有關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石中堅
一群對香港未來抱有希望的90後
相信香港必須自身從根本上改善管治
才能在環球政治中及中國崛起下維持其獨一無二的地位
讓「一國兩制」重回正軌

上文刊登自第23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9日)《港人的跨洋情意結 你真的那麼愛特朗普嗎?》。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國大選扯下民主遮羞布 還有什麼值得香港趨之若鶩?

一個令拜登不太滿意的結果 藍色巨浪變浪花

特朗普選舉輸了 特朗普主義贏了

夢起.夢滅 漩渦中的中國赴美留學生

暴風雨後的《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的政績大考

傳媒查冊關乎公眾利益 政府如何平衡私隱權與知情權?

因言獲罪還是裹挾輿論? 螞蟻上市風波的兩種敘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