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稱中國核威懾力增加 美國對華核戰略或「軟硬兼施」

撰文:黃伯農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結果雖未獲官方正式確認,但美國傳媒已廣泛報道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為當選總統。上周一(11月23日),美國聯邦總務管理局去信拜登,通知他可正式展開權力交接程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在上周三(11月25日)致電拜登,祝賀對方當選美國總統。近四年,中美戰略關係趨緊張,究竟未來民主黨政府對華核戰略的方向會怎樣?有鑑於近來中國國內也有辯論北京應否擴核,本文梳理美國親民主黨智囊近年對中美核戰略關係趨不穩定的分析,研判未來美國對華核戰略的可能方向。

近年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使國際政治觀察者意識到中美正走向核武擴張的方向:2016年,奥巴馬政府在北京反對下在東北亞部署「終端高空防禦導彈系統」(「薩德」系統) ,並指控中國在2013至2015年間在南海建設人工島是破壞環境和違反國際法。

美國將在亞太區內強化軍事聯盟關係,從而增強防禦和攻擊能力。圖為2016年韓國民眾抗議美國部署薩德系統。(Getty Images)

2018年10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單方面退出與前蘇聯於1987年簽訂的《中程核導彈條約》(下稱《條約》),使美國自此可以在歐洲和亞洲地區部署坐陸式中程導彈,向俄羅斯和中國釋出更大核威懾力。

2019年7月,特朗普政府批評中國在南海人工島發射導彈。今年8月,美軍從加州成功試射一枚「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導彈飛行6,759公里後,抵達太平洋馬紹爾群島。

與此同時,美國稱美俄已在核武管制議題上有進展,期望中國也加入磋商。但北京立即反駁,指其「三邊軍控談判」言論有違國際核裁軍共識。

2018年10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單方面退出與前蘇聯於1987年簽訂的《中程核導彈條約》。(資料圖片/美聯社)

視北京為核戰略對手

筆者認為,美國其實一直想透過不同的手段,去維持中美「核戰略不對稱關係」(asymmetrical nuclear strategic relations)。這種戰略謀劃源於結構性現實主義,主要有幾個方面,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刊載於第24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1月30日)《聲稱中國核威懾力增加 美國對華核戰略或「軟硬兼施」》。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施政報告》有心無力 339位「AO黨」該擔何責?

獨家專訪「金融沙皇」任志剛: 貨幣創造功能不應落在商業機構中

專訪港大新晉經濟學教授鄧希煒 赴美廿年初回流 寄望香港「再工業化」

劉鶴高調提「零容忍」 中國金融改革必動真格

疫情持續擾亂糧食供應鏈 復興本土農業提上日程

中國航天史上最具挑戰的月球探測任務 嫦娥五號升空:載人登月的超前預演

疫下迸發新創意 建築師玩轉空間

拍賣上線 槌聲不絕 世局動盪下之藝術巿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