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藝術】加密藝術品成吃電巨獸 一夜致富以環保為代價?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因應「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炒風熾熱,發售NFT作品的藝術家收入大增,有些創作者更一夜致富。然而,部份藝術家卻漸漸發現,暴富背後須付上沉重的代價。法國光影藝術家Joanie Lemercier上月中Lemercier在網誌宣布,取消原定於Nifty Gateway的第二次加密藝術品拍賣:「考慮到耗費龐大和不必要的電力,我決定取消拍賣,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有些藝術家決意與加密藝術保持距離。立體藝術家Douglas Copeland揚言:「我永遠不會參與以太坊(Ethereum)NFT和加密藝術。考慮到氣候變化的速度,以及考量到道德原則,我拒絕參與其中。」電玩藝術家社群網站ArtStation月初宣布擬開啟NFT交易市場,眾多藝術家聲討,甚至威脅刪除帳號,最終網站致歉及撤回決定。

為了維持區塊鏈去中心化,「挖礦」過程需要大量運算能力,卻令它變成耗費能源的「吃電巨獸」。(Getty Images)

加密碼如巨獸 耗費資源運算

目前,大部份NFT使用以太坊區塊鏈,它像比特幣能處理加密貨幣交易,更可以執行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供藝術家確立NFT轉手費抽成。而且,它是僅次於比特幣的第二大區塊鏈平台,有較成熟的開發者社群,相對可靠穩定。比特幣和以太坊區塊鏈依賴的運作機制「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的耗電量龐大。據加密貨幣耗能追蹤網站Digiconomist估算,以太坊每年耗電量多於冰島全國,略低於愛爾蘭 。

儘管無法否認以太坊嚴重耗能,但NFT交易市場SuperRare行政總裁John Crain也嘗試辯護,指區塊鏈交易量不能直接與碳排放量掛鈎。他解釋,以太坊就像一架飛機,不論有多少加密藝術家乘坐,起航就要消耗能量。藝名Sirsu的藝術家Ameer Carter指出,現時有關NFT的環保爭議主要分成兩派,一派批評在區塊鏈上「鑄造」(mint)NFT極不環保;另一派主張不應該指摘藝術家,因為他們鑄不鑄造NFT,區塊鏈系統本身都要處理其他交易。Carter去年夏天在朋友介紹下進入NFT圈子,他認為批評不環保一派可能是對的,只是現時有點過火:「作為鑄造者,我們不需要因無能為力而太過沮喪。」

何況,Carter提醒,實體印刷和運輸藝術品一樣消耗能源:「賣出一件鑄造的藝術品,對比賣出一千張實體印刷品—將它們運到一千個不同銷售點,再運到一千個不同的住宅,(碳排放)或者相若,或者不是,坦白說我現時不太有興趣去計算。」

雖然NFT藝術品有其環保爭議,但有NFT藝術家指出,銷售傳統實體藝術品或紀念品,生產和運輸同樣有其碳排放。(Reuters)

押幣取代挖礦 減省能源排放

早已意識到問題所在的以太坊,其實一直進行「以太坊2.0」升級計劃,以「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PoS)取代「工作量證明」。「驗證者」(validators)抵押一定數量以太幣來換取認證交易權,估計可減少99%以太坊耗電量。加密藝術收藏家及顧問Fanny Lakoubay指出,現時已有其他區塊鏈使用權益證明,例如Cardano及Avalanche,但是,它們規模較小,成立時間較短,對藝術家和買家未具足夠吸引力。

據以太坊透露,升級2.0將分為三部曲,預計2022年完成。 然而,計劃本身沒有明確死線,一些環保人士已經開始失去耐性。加密貨幣耗能追蹤網站Digiconomist創辦人Alex de Vries質疑:「他們自2014年起就宣稱會轉型至權益證明。但我一直懷疑這時間表能否兌現,因為過去幾年他們都未達標。」

NFT藝術家Beeple承諾,其作品將會全部是碳中和甚至負排放。圖為Beeple的NFT畫作《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近日在佳士得拍賣行(Christie's)以6,930萬美元高價成交。(Christie's;Reuters)

不少賣出了NFT作品的藝術家,現時需要買「贖罪券」來彌補「罪過」。歌手Grimes上月底賣出約500多萬美元的NFT作品,部份收益捐予Carbon180,一間主張以碳移除及封存技術(carbon removal and storage)應對全球暖化的非牟利組織。

上周在佳士得(Christie's)拍賣NFT作品創下天價的藝術家Beeple承諾會作「碳補償」,投資減碳環保項目來「抵銷」過往的碳排放。開放地球基金會(Open Earth Foundation)行政總監Martin Wainstein向科技媒體Gizmodo透露,其機構正使用Digiconomist、Offsetra和Clean Coins的數據,協助Beeple計算其作品的碳足迹,並透過減碳公司Creol進行碳補償。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6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15日)《「吃電巨獸」助一夜致富 藝術家買「贖罪券」懺悔》。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標準不一 指引不清 長者應否接種新冠疫苗?

正視「再工業化」錯誤 帶領「香港製造」重生

區塊鏈鑄藏品 顛覆拍賣市場 數碼藝術狂熱 投機泡沫破滅?

婚戀網站方興未艾 印度告別「盲婚啞嫁」時代?

乘勢而起 華語樂壇進入「人人直播」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