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開埠180年.一】歷戰火洗禮 艱難謀生的四十年代

撰文:曹民偉
出版:更新:

經歷了擾攘一年的修例風波,再到蔓延全球而至今未止的新冠疫情,香港人已疲於奔命,2021年也悄悄到來,並迎來了香港開埠180周年。在這悠長的歷史中,這個南方小島的發展和演變還是有一個分水嶺:二戰之後。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卻也成為重建的契機。這些年來,島城經歷過無數的風雨和波浪,幾經沉浮和動盪,最終回歸平靜和安穩,乃至繁華昌盛。
我們或我們的前輩們是如何走過來呢?透過六位生於不同年代的香港人的故事及其記憶中的人和事,讓我們回望艱難謀生的四十年代、貧窮苦幹的五十年代、抓住機遇的六十年代、奮發起飛的七十年代、富足享樂的八十年代、樂觀追夢的九十年代。
我們先由1934年出生的香港第一代動畫家黃迪,談談他記憶中的四十年代。

四十年代重要事件:
1941年  香港保衛戰爆發,正式開始日治時代。
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香港重光。
1948年  西環永安倉庫大火,導致176人死亡。
1949年  香港首間商營電台麗的呼聲啟播。中國大陸政權移交。
1950年  聯合國因韓戰禁運物資往大陸,香港成為重要轉運港口。

87歲的黃迪,可謂見證了香港從窮街陋巷變金碧輝煌。(曹民偉攝)

日本佔領香港第二年,黃迪的父親離世,一家陷於困境,家中七個孩子,只有他是男生,母親帶着兩個家姐去機場揼石仔,又在街邊擺檔賣故衣,全家人工作才夠生活。有時沒錢買柴燒,就去啟德機場附近割乾草回家。

戰時大家都捱餓,每人配給「六両四錢」的米。早上只有粥食,一直捱到晚上。大家都喊餓,他卻因為生了怪病沒胃口,整天都不想吃東西,平時卻不會感到肚餓,即使一碗稀粥,很辛苦才吃得下。

他坦言,那時十分憎恨日本人。有次小孩在天台玩,大家叫殺光日本鬼子。阿嫲走出來罵「不准喊」,不然會給日本人殺頭,嚇得小孩子很害怕。

日佔時期年紀小,不准出街,聽大人說街上很多人被殺、很多人餓死,有些死人身上還缺少了幾塊肉,大概是被飢餓的人們割去,再烹煮來吃。現在看戰爭片聽到炮彈飛過的聲音,跟小時候日軍與英軍炮彈互射的聲音卻完全不同……(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22日)《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 動一場特區治理大手術 從清除「房地產癌」開始

把握疫下契機 推動醫療科技產業化

電動車十年目標僅達一成 暴露政府三大施政弊端

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

植物奶經濟來了? 素食與環保趨勢夾擊美國奶農

山客爆林踩線 山野不復原貌 行山風氣熾熱 新手湧現垃圾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