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災難比疫情危害尤甚 永續投資成「下回常態」

撰文:羅乃智
出版:更新:

「世界末日之鐘」(Doomsday Clock)自1947年起設立至今,人類離地球末日的子夜零時(24時)只餘100秒,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遭破壞等涉及人類共同命運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疫症大流行期間,專心寫了一本書,名為《如何避免氣候災難: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碳新經濟》(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The Solutions We Have and the Breakthroughs We Need),在全球與新冠疫情搏鬥期間關心氣候問題,似乎有點兒離地;然而,在這位前世界首富眼中,氣候災難遠比疫症更致命,人類必須盡早聯手解決,否則後患無窮。
作為從新經濟發展中崛起的企業家,蓋茨比一般人乃至一般企業家更具戰略眼光,也看得更長遠。他的關注點不但涉及全球人類命運,更需要與本文探討的「永續投資」(ESG investing)配合,共同為氣候變化這個宏大議題從基本生活層面做起。

根據蓋茨在該書中羅列的數據,目前的碳排放量佔據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製造產品(水泥、鋼鐵、塑膠)佔31%、電量佔27%、耕種與養殖佔19%、運輸佔16%、溫度調節佔7%,蓋茨希望可以在2050年前做到碳排放量由目前的510億噸,減少至零排放。但由510億到0,難比登天。然而,對於這位天才級電腦工程師而言,再大的難題都有解決方法。

作為從新經濟發展中崛起的企業家,蓋茨比一般人乃至一般企業家更具戰略眼光,也看得更長遠。(路透社)

誠如他在著作中寫道:「創新不僅僅是發明一台新機器或新製程,還包括對商業模式、供應鏈、市場和政策提出新穎觀點,以協助新發明問世、達到全球規模。創新既代表全新的工具,也代表全新的做事方式。」

目前炙手可熱的投資策略,或許可以為「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這個大課題,提供一個可行的方向。

近年在投資界中,ESG成為顯學。所謂ESG,就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企業管治(Governance)的簡稱。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在2019年發表文章《Five ways that ESG creates value》中的定義,環境涉及公司消耗能源的方式、處理廢料的手法,以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而在今時今日,環境一詞特別與碳排放及氣候變化息息相關;至於社會,主要是指公司與不同持份者、社區等的關係,當中以勞資關係、多元及融合較為重要(如同一工種可聘用不同種族、國籍背景人士);最後就是管治,良好的企業管治應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憲章、公司守則,以達致當地法規的要求,以及保障股東、投資者的權益。(見表一)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 ESG正從專業領域走向主流,近年全球ESG革命更來到關鍵轉折點。哈佛大學商學院的調查顯示,目前逾八成的資產管理人將ESG列入投資決策的考量因素。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基金在其《全球投票指南》(Global Voting Guidance)中,更開宗明義表示,「我們的投票原則着眼於該決策是否有益於公司的長期績效,以及降低與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相關的財務風險。」

根據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PRI)2019年的數據,同意並簽署倡議的機構數目高達2,372間,旗下管理資產規模達86.3兆美元;而美國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的同年統計則指出,全球以ESG導向的投資總額達30兆美元,比起2004年多出十倍。

因此,智庫認為此驚人增長,代表ESG不止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想法,而是真正影響着消費者、投資者及企業的重要元素。不過,要如何知道企業是否有持續發展趨勢?此外,要如何推動企業實踐ESG理念?詳細分析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節錄自第262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26日)《氣候災難比疫情危害尤甚 永續投資成「下回常態」》。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2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反思社區治理— 香港需要怎樣的區議會

走訪浸大事實核查中心 打擊假新聞 提升全民媒體素養

與香港社會共同追求美好生活

氣候災難比疫情危害尤甚 永續投資成「下回常態」

卡斯特羅時代告終 古巴模式的成功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