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盛智文黃梓謙意外落敗 選委界別比能力、比政綱、比宣傳?

撰文:政論投稿
出版:更新:

2021年立法會選舉曲終人散,九十位議員順利誕生,直選投票率、功能組別結果都沒太大驚喜,反而選委會界別卻出現爆冷戰果。政界議論紛紛,有人歸咎於「夏寶龍死亡之吻」,有人指與個別界別選委個人偏好有關,亦有人認為與選舉工程有關,不論是「躺平」或過於積極都是「死罪」。要負責任地分析賽果,從來不應簡單地從結果推論,而應該看一個過程,了解北京完善選舉制度的目標與候選人一個半月的競選工作是否對接。

撰文:池中魚,傳媒人

立法會選舉前勝算較高的盛智文意外落敗。(羅君豪攝)

候選人五光十色
當選人少了什麼頻色?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選舉前提及候選人五光十色論,惹來遐想,有本地傳媒更以此作為推敲當選名單。當選舉結果公佈後,傳媒又指被點名的人變成「夏寶龍死亡之吻」,這些分析評論標題固然吸晴,而且自圓其說,但內容卻空洞片面。先說五光十色論,夏寶龍主任的點評,涵蓋所有的候選人,分別在於點出幾個特別例子,「港漂」、「台灣出生的人士」、「老外」、「巴士車長」、「註冊電工」,本身只是客觀描述,並沒有欽點之意,卻有傳媒會錯意。

選舉過後,傳媒再次炒作以上例子是夏寶龍的死亡之吻,其實並不公道。首先,在論壇多次強調自已是「一啲都唔漂」的港漂洪雯當選;其次,夏寶龍主任提及的「經驗豐富的資深參政者」也全數入局,那我們又可否反過來說,視他們為獲「祝福」的人士呢?每個人都可以根據選舉結果,堆砌當選或落選原因,這就是政治評論有趣之處。

事實上,明眼人也知道51位候選人的背景佈局是經過設計,背後亦有其戰略意義,分別是陪跑意義和當選意義。51位候選人的平均年齡是52歲,是最年輕候選人25歲的陳凱榮的兩倍有多。我們要思考的是,25歲的青年在選委會界別的當選比其他民建聯中青代上位更有意義嗎?另外,候選人當中亦有兩個「老外」(盛智文和盧維思),其中一人明顯是一直陪跑,但最終兩個「老外」都未能當選,立法會又失去了這種特殊的顏色。誠然,以上都是選委在沒有中央指定名單下的選擇,我們當然要尊重,但今日的結果與中央心中佈局是否一致?只有局中人才知道。

立法會選委會界別出現爆冷戰果。(盧翊銘攝)

「躺平」會輸
「過於積極」也落敗

有評論指有候選人的敗選原因是選舉工程是「躺平」,然而選舉工程較出色的候選人卻被形容「Over咗」,所以落敗。平情而論,作為參與超過30多場選委見面會的觀察者,51人中沒有人是完全「躺平」,但只有輕鬆、認真及超級認真之分。

不少人一份講稿走天涯,基本上某些人一開口就知道他們會說什麼,比較深刻的有強調「1314理論」的學者、青年「三政三業」的80後(印象中好像是曾在民主黨工作,其後加入至經民聯新一代)、有頭有尾的政黨團隊、孤兒出身的律師、寫了二千篇評論文章的「港漂」等等;亦有人面對任何題目都只會「兜圈」讚揚自己的專業知識及對抗「黑暴」的貢獻,並沒有正面回答問題;另一批人主打特定議題,如房屋、教育、文化、青年等,有時候還以為他們在參選功能組別。有人口裡說選委會議員要顧及全港利益,不是為個別地區選民及業界利益,與其只有一紙的政綱可說是相映成趣。

超級認真的候選人也有幾個,有人政綱厚到一本書,也有的政綱是一本小冊子,涵蓋社會各大政策層面。每次讓人聽到最舒服的必定是主播出身,又曾擔任政助的候選人,不論是語速、態度及內容也勝人一籌。至於其餘每一次都準備不同講稿的候選人,未必每次講得最好,起碼看出他們有準備,尊重出席的選委。

在媒體曝光率上,很明顯地有候選人的宣傳方式創意新穎,一枝獨秀,一直維持很高的曝光率,反而惹來閒言閒語,有人認為新穎的宣傳手法也是失票原因。回想去數年前,建制派在社交媒體及文宣被泛民打到「落花流水」,所以近年痛定思痛急起直追,文宣質素大幅改善,更有年輕有為的新星成為網絡KOL,坐擁數十萬followers,都是進步的轉變,但選委會選舉結果證明曝光率與選票無關,或許有人太過認真,也有點天真。

今次選舉結果教導大家做事要取「中庸之道」,也告訴未來想從政的人要謹記「平庸是福」,那麼這樣與中央所說的「比能力、比政綱、君子之爭」是背道而馳嗎?非也,因為交際能力也是能力之一,鋒芒畢露未必是最好的,擅於交際打關係才是王道。在愛國者治港,良政善治的新開始,當選的90位立法會議員能否為香港破局,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