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兒童更易感染 積極打針必要且緊要

撰文:戴小橦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上周二(1月11日)宣布將把接種科興新冠疫苗的年齡門檻下調至5歲兒童,最快今個禮拜可以接種,預料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安排外展隊到校打針。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上周三開會,也建議容許5至11歲兒童接種三分之一劑量的成人復必泰疫苗。育有4歲女兒的立法會前議員鄭松泰曾質疑兒童接種風險,揚言一旦當局強制兒童接種將會考慮離開香港。事實上,在家長群體當中,即使沒有新冠疫情,「疫苗猶豫」本就頗為常見;然而,內地和外國臨床數據均證實,12歲以下兒童也可接種新冠疫苗,家長固然需要相信科學,而特區政府更應致力解說,萬萬不要低估為人父母的愛兒心切和思維慣性。

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更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後遺症。(Getty)

數據顯示兒童更易感染Omicron

機組人員防疫漏洞引致變種病毒Omicron殺入社區,第五波疫情一觸即發,特區政府嚴厲收緊社交措施,也宣布將科興疫苗的接種年齡降到5至11歲兒童,最快今個禮拜開始接種,預料農曆新年假期過後安排外展隊到學校打針。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表示,暫沒考慮把接種疫苗列為學生返學的必要條件;然而,在家長群體當中,仍然存在相當大程度的「疫苗猶豫」。

其實,很多人從出生開始就已接種不同疫苗,這向來被認為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預防介入手段,但社會總有一部份人基於醫學、倫理、法律等因素懷疑接種疫苗的成效。新冠病毒突然來襲,相關疫苗的研發和臨床實驗時間較短,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這些人的憂慮,當中以家長尤甚。

他們通常的看法是,給兒童接種疫苗的益處不大風險卻高,因為兒童感染後大多症狀輕微,死亡率也很低。不過,是次內地最早出現Omicron疫情的城市天津的確診個案中,卻出現新特點:確診者中有近半數都是學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從天津疫情中可見,中小學生等低齡群體確診比例較高。美國醫學專家則發現,兒童感染Omicron後通常不會表現出新冠徵狀,而是比較容易出現發燒、喉嚨痛等容易被當作呼吸道感染來診斷的情況。

兒童如果確診,有極大的機會傳染給家中其他成員,從而成為家庭傳染的源頭。(Getty)

雖然Omicron本身致病性較低,但其極高的傳播能力或可引致更多重症及死亡。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亦表示,從Omicron在國外的感染數據上看,它在兒童裡面感染者比例確實更多,而且開始出現感染的兒童有住院和重症的情況。

以西雅圖兒童醫院為例,在Omicron疫情擴散之後,兒童新冠檢測陽性率已經高達21%,而在Delta變種毒株爆發期間的最高只有3%。

世界衛生組織監測數據顯示,全球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比例的確出現增長,5歲以下兒童確診個案已經從2020年1月的佔比1%增長到至2021年7月的2%,5歲至14歲則從2020年1月的2.5%升高到2021年7月的8.7%。

張伯禮曾建議:「從天津目前疫情排查情況發現Omicron感染有明顯低齡化趨勢,同時兒童、青少年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主動就醫意識不強,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應高度關注。」

許樹昌就表示,目前在港使用的兩種疫苗,在海外已有大量兒童接種。(羅君豪攝)

勿讓兒童成為家庭染疫源頭

兒童如果確診,有極大機會傳染給家中其他成員,從而成為家庭傳染的源頭。《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有研究結果發現:比起其他家庭成員,兒童染疫後傳染給家人的可能性更高,專家通過調查加拿大安大略省6千多個家庭傳染情況後發現,這些家庭都有未滿18歲孩子確診新冠肺炎,其中有27.3%的家庭出現內部傳染,而且兒童年紀愈小,染疫後出現家庭傳染的幾率愈高。

為什麼兒童更容易傳染給家人?根據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的解釋,兒童染疫後更容易出現「無症狀感染」的情況,而因為其本身免疫反應較弱,通常難以將病毒清除,這就會讓他們成為高病毒量的溫床。這些兒童因為年紀小,回家後往往需要家人貼身照顧,加上在家中通常不會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因此更容易傳染給家人。

本港長者接種率長期偏低。(資料圖片)

同樣的道理,孩童到學校上課,一旦在學校被傳染,兒童就會成為家中第一個被感染的成員,繼而就有很大機會傳染給同住親人,尤其是家中長者。在本港長者接種率長期偏低的情況下,給兒童接種疫苗可以間接形成群體免疫,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傳染病對生命健康的危害,如同建立一道防火牆,阻斷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進一步傳播。

過去幾周,本港已有多名幼童出現家庭感染情況,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就提到,在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僅23%的低迷情況下,一旦兒童接種率不足導致大規模爆疫,將令兒科服務崩潰,整體死亡率大增。他強調,「老人家第一針或者年輕人的第一針的好處是遠遠超過任何市民的第三針」,應「迫兩頭去打針」,以預防重症。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表示,應「迫兩頭去打針」,以預防重症。(羅君豪攝)

科興復必泰均獲確認安全有效

以色列衛生專家調查發現,在3歲到18歲的新冠確診者中,有11%的患者在康復後仍持續出現癥狀,而且兒童年齡越大,可能更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後遺症。

隨著Omicron變種病毒再次掀起疫情高峰,全球多個國家開始陸續放寬兒童施打疫苗年齡限制:美國至今已經有至少260萬名5至11歲兒童接種首劑新冠疫苗,哥倫比亞和阿根廷年滿3歲的兒童可以接種中國疫苗,委內瑞拉為年滿兩歲的兒童接種古巴及中國疫苗,澳洲1月10日起為5至11歲的兒童接種疫苗。

在內地,12歲以下的兒童已經開展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工作,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月10日,內地3至17歲兒童已經接種近超過4.72億劑次疫苗,其中2.5億劑為科興疫苗,5至11歲的幼童群組亦接種近1.2億劑。「實戰」數據反映,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能性低於百萬分之一。

至於應該選擇何種疫苗?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目前在港使用的兩種疫苗,在海外已有大量兒童接種,確認疫苗安全有效,「復必泰產生的抗體水平較高,但局部副作用亦較多,科興則副作用較少,抗體能力卻相對較低。」

特區政府的科學委員會已於去年底審視科興提供第1和2期臨牀測試數據,以及第3期臨時數據,確認科興疫苗在未成年人群中具有穩定、良好的免疫原性。而由於「兒童復必泰」疫苗供港無期,本港將仿效英國做法,准許使用成人復必泰疫苗,抽取10微克,即成人的三分一劑量為5至11歲兒童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