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感染Omicron 犧牲少部分人 就可令生活回復正常?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西方多份科學研究皆對Omicron毒株有「正面評價」:致死率與此前Delta相比更低、在肺部聚集的密度不如Delta毒株,是以一般認為Omicron對患者肺部的損傷相對較輕,由此導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的可能性也較小。

因此,從上月開始,不乏外國政客乃至衞生官員表示,Omicron是「聖誕禮物」,各路專家及評論員也相繼表示「Omicron病毒株的廣泛傳播未必是壞事」,乃至倡議人們應主動感染這個致死性較低的毒株,從而形成免疫力。

美國1月6日官方數據顯示,全國ICU病床使用率目前高達81.89%,其中27.41%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病患。(美國衞生及公共服務部)

然而,死亡率較小並不代表不會死。《華爾街日報》於1月2日以《Omicron變體最終可能挽救生命》(Omicron Variant May End Up Saving Lives)為題,刊載了一家加州資產管理公司創始人的文章,稱Omicron的致命性遠低於此前的變異病毒,而它的快速傳播可能是將我們推向群體免疫的機遇,「每一次死亡都是一場悲劇。然而我們最終都會死去,所以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審視死亡是明智的」。

對不少人來說,因應疫情演變而不斷反覆的防控措施正令企業、家庭、個人蒙受經濟負擔,何況即便如此也沒法實現清零,那還不如準備好接受所有「代價」:無非就是每天感染的幾十萬人中,有千餘人會在幾周後死亡……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299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1月10日)《Omicron對民主的啟示》。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99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抗疫需要全民總動員

「買樓的上進心」:令人困擾的政府思維

「洪門宴」反映高官欠責任意識

西安防疫暴露五大短板 實現「第五個現代化」迫在眉睫

Omicron對民主的啟示

全球「打兩針」還需72億劑疫苗 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MIRROR雄霸廣告界「一隊救全家」?廣告達人曾錦強:長遠打擊業界

Sony參戰智能電動車 未來汽車變娛樂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