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解.檢疫病假|從「不可行」到「速修訂」 勞福局這樣保障勞工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第五波疫情嚴峻,特區政府持續採取圍封強檢措施,每天突擊封鎖多座染疫大廈,導致不少被禁足居民無法正常上班,部份人需要申放無薪假或被扣糧。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昨日(2月3日)接受電視台專訪時,表示政府曾研究立法或修例保障僱員權益,但不可行;不過,他今日(2月4日)出席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時已經改口,指當局正從速研究修改《僱傭條例》,將因強制檢疫缺勤視為病假。羅致光在兩日之內換兩套說辭實在諷刺,既然修例確實可行而此前為何按兵不動?此番「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的態度,更加折射出政府的消極不作為。

信僱主良好,擔心勞工不實

工聯會早前召開記者會稱,在葵涌邨圍封檢疫的5天內收到70宗該邨工友求助,有人被扣除薪水,有人被安排放無薪假,有人被要求暫時停工或提早放年假。

羅致光昨日受訪時直言,現時沒有勞工法例可保障受封區或檢疫影響的人士,當局曾研究過立法或修例,但由於任何一項法例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使修改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亦不可行,所以「唯一最好做法,在現在來說,都是呼籲僱員和僱主,大家好好地有商有量」,因為「我相信始終香港良好的僱主都佔大部分」。

羅致光一方面相信香港良心僱主佔大多數,但另一方面似乎不太相信普羅打工仔,因為當被問到可否向受影響勞工提供停工津貼時,他指「有人說會賣口水,令大家能拿到這個資助」,所以擔心有關資助會被小部分人濫用,屆時恐怕反而影響整體防疫工作。

羅致光所言旋即引起各界批評。工聯會權益委員會主任丘燿誠對《香港01》表示,理解修例有一定的程序,不在朝夕之間,然而新冠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作為香港特區政府唯一保障勞工的局方,應該一早制定相關政策來預防、應對勞工可能出現權益受損的情況,而不是一味地「呼籲」僱主保持良心,卻未有任何實質政策制衡,等到第五波疫情已經爆發又找諸多藉口。

工聯會早前召開記者會,稱收到70宗涉及葵涌邨工友的求助。(工聯會提供)

打工仔面臨三種強檢困局

丘燿誠希望新一屆議會可提出更多保障勞工人士的法例。他又根據當局目前的強制檢疫措施,分析普羅打工仔主要面臨的三種困局:

第一種是被送往竹篙灣進行隔離,衛生署會給居民發放一個核酸檢測證明,但並非用以請病假的「醫生紙」。如居民需用醫生紙向僱主申放病假,可致電衛生署索取,但有居民反映需要撥打十次八次電話後才獲接通。

第二種情況是居住大廈被圍封強檢,即葵涌邨居民面臨的情況。居民不但在等候檢測結果期間不能拿到醫生紙,也不獲任何法定證明,難免被僱主剝削。對此,丘燿誠反問,既然強檢令由政府發出,為何不能由衛生署提供相關證明,從而保障他們的權益?

至於第三種情況,是有部分僱主顧慮到僱員所居住的地區附近湧現大量確診個案,即便該僱員及所居住大廈未涉及強檢,僱主也會要求對方申放無薪假或年假,直接損害僱員利益。

疫下勞工保障漏洞處處,「長工」尚且難逃僱主剝削,「散工」更是分分鐘要「手停口停」,蒙受更大損失。不幸的是,他們的損失一方面不受《僱傭條例》保障,另一方面也會使得本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丘燿誠說,在港鐵、九巴、航空公司等大機構就職的長期僱員若需隔離,公司會准予病假;然而,在諸多中小型企業工作的打工仔、抑或是自由工作者,仍然沒有得到保障,且在疫情期間,較多僱主為控制成本傾向聘請更多散工,例如飲食業、酒店業等都是重災區,他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停工津貼。

1月22日,葵涌邨疫情擴大,繼逸葵樓被下令圍封5天之後,映葵樓亦要圍封5天,大批身穿防護衣人員到場,為檢測行動做準備。(資料圖片/羅國豪攝)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對於羅致光昨日指為檢疫人士派發停工津貼的建議不可取,否則會被少數人利用的說法,丘燿誠批評有關態度十分消極,他反駁指政府發放的許多福利津貼都有濫用情況,但是否因為1%的人濫用,便放棄那99%真正需要津貼的人?事實上,如政府了解濫用成因,可先行一步設置相關機制預防,例如限制在特定時間內不可重複申請、申請時提交一些證明等,而不是遇到問題便打退堂鼓,在不得不做的時候才試圖解決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羅致光主導的修例獲得通過,即容許員工被強制隔離申放病假,也不代表所有勞保漏洞已被填補。丘燿誠指出,在過往兩年內,防疫抗疫基金、「保就業」計劃的發放形式都反映政府只是為僱主打算,而沒有站在僱員的切身利益考慮。

一個很基本的例子是,就算僱主可以根據僱員人數向政府申請定額資助,但最終落入僱員口袋的金額卻相當低,過去亦有不少僱主在取得補貼後仍然要求員工放無薪假的情況。另外,「保就業」計劃要求自由工作者和零散工人出示強積金證明,但當中不少人沒有長期受僱於同一僱主,根本難以出示證明。丘燿誠建議,新一輪抗疫基金應允許打工仔直接申請,並以出糧記錄、合作合約等文件作為自由工作者的申請文件。

香港防疫抗疫工作已邁入第三年,回望這三年的艱辛,有多少政府現正推行的政策,在被民間人士倡議之初都曾遭到當局以各種「不可行」的理由反對,但在擾攘一番過後卻又推出有關措施?這種「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的施政態度,究竟還要折騰香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