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疫苗接種率低,政府可知長者的生存苦況?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排山倒海而來,長者首當其衝、大受打擊,成為疫下最脆弱、最彷徨無助的一群。截至昨日(3月13日),疫情已造成3,780人死亡,當中逾九成為60歲或以上長者。Omicron變種病毒對年長人士的傷害之大,可想而知。
長者死亡個案中,未打針的比例相當高,政府雖一早呼籲長者接種疫苗,但成效明顯不佳,在疫情已經爆發的1月,8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率仍低至兩成。死亡率飆升直接威脅到長者生命,但除此之外,此次疫情對他們帶來的衝擊卻不限於此,它突顯的,是整個長者群體的生存困境,以及本港安老政策和退休保障的結構性缺陷。

系列報道:

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

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還無

全民退保輾轉討論三十年 官商民三方仍然「雞同鴨講」

打破姓「資」姓「社」迷思 還長者生活尊嚴

2月中旬的一個午後,受強烈寒潮影響,天氣連續多天低於10度,且伴隨降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幹事吳衛東如常來到深水埗荔枝角道的一棟大廈,了解黃婆婆(化名)的近況。黃婆婆今年70歲,右眼失明,獨自居住在深水埗區的一處劏房裏。除卻每月領取3,815元的綜援以外,她主要靠回收紙皮和轉賣二手廢棄家居用品,勉強維持生計。不過,第五波疫情急劇升溫,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以萬計,黃婆婆不敢外出,所以連那筆微薄的「外快」都賺不到了,生活更加拮据。

黃婆婆和全港50萬名貧窮長者一樣,面對生活難、看病難、住屋難的困局。(鄭子峰攝)

在香港人口已步入老齡化、甚至在「超老齡化」的道路上加速前進的時代,獨居、貧窮、無法安養晚年的黃婆婆並非獨例。根據《香港2020貧窮報告》,政府政策介入前,65歲或以上長者的貧窮人口為58.4萬人,儘管政策介入後減少至18.8萬人,但實際上他們的日子仍然不好過,無一不在面對生活難、看病難、住屋難的困局。

吳衛東服務無家者、長者等弱勢社群逾三十年。他表示,社協在深水埗區及黃大仙共服務獨居長者約500人左右。根據走訪經驗,長者主要面臨三個重要問題——貧窮、住屋及退休保障,雖然政府看似提供部份安老政策,但力度不足。政府統計處2015年的數據顯示,有74%長者患有慢性疾病,但諸如骨科、精神科、眼科等幾乎每一項醫療服務都要等三年,這對年邁多病的長者來說,無疑是非常昂貴的時間成本;而若轉去私家醫生,則會面臨昂貴的經濟成本,被迫陷入「看不起病」和「活不下去」的兩難境地。

在沉重的生活成本和微弱的社會保障下,長壽更像是一種「詛咒」而非「幸福」。只要香港社會不願意共同承擔,只要特區政府不願意建立全民退休保障,現下和未來都會有更多像黃婆婆一樣的老人家,勞碌了大半輩子,到頭來卻孤苦無依。

(香港01製圖)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個地區65歲以上長者人口佔總人口7%以上時,該地區便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按照特區政府2020年的人口數字推算,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65歲及以上長者將在2039年升至33.3%,而且長者人口超過250萬的情況將維持逾三十年。同時,生育率維持低水平,15歲以下人口比例預計到2069年將逐漸跌至7.6%,這意味香港未來老人數量增多、新生兒數量銳減,青壯年勞動力不足,也即人口結構將會發生大轉變,預計2069年時,香港每名15至64歲人士,就要撫養4名長者和1個小孩。

+1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3月14日)《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08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

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還無

港府抗疫政策轉向 院舍爆疫歸因疫苗猶豫值得商榷

「八孩母親事件」貫穿兩會 標誌意義堪比「孫志剛事件」

俄烏戰事難解 中國長遠可扭轉局面

能源制裁突顯拜登尷尬境地

俄烏戰爭下鎳價創新高 電動車普及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