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前所未見」流出中國?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上月底,國際金融協會(IIF)表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資金「前所未見」地流出中國,而且,投資者撤出中國的同時其他新興市場保持不變,這是從未見過的。IIF高頻數據顯示,資金流動自去年12月中旬達到峰值後發生明顯變化。特別是從中國股市流出的資金,在2月底進一步加劇。

境外熱錢流出股債市場

需要釐清的是,流入中國的外資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投資於中國實體企業的產業資本,以外商直接投資(FDI)為主,多是長期投資;一種是金融資本,投資於證券市場中的股票、債券、外匯等,即通常所說的「熱錢」,這些錢由於在二級市場具有較強的流動性,更具有短期特徵。而IIF高頻數據所統計的,正是後者。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按年增長37.9%。(新華社)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中國以世界工廠的角色為全球提供物資,2021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六萬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作為市場需求規模最大、產業鏈完整度最高、供應鏈最穩定的國家,中國吸引了大量的產業資本。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1493.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4.9%,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按年增長37.9%,增速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再創新高。這才是外資是否青睞中國的基本盤。

如果回到資本市場維度上來看,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境外金融資本開始出現流出,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來,境外金融資本從股、債市場加速流出。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債登」)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2月減持中債登託管債券669億元,為2018年11月以來首度減持;其中,減持國債354億元,為2021年3月以來首次減持。從這個角度說,IIF的監測數據是準確的。

出現這個情況的部份原因是俄烏戰爭促使全球固定收益投資者贖回。美歐制裁凍結了俄羅斯央行持有的歐元和美元外匯存底,導致市場猜測莫斯科可能出售所持中國資產來籌集資金。但更主要的一個因素是中國人民銀行短期內不會降息或降準,並預計隨着信貸供應增加,十年期收益率最高將升至3%。

吸引外資的基本面依然堅挺

然而,一個月的國債減持,並不能說明什麼。事實上,外資流入中國債券市場總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截至2021年12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規模達四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外貿高景氣度加上人民幣匯率韌性十足,人民幣債券還是有相當吸引力。

港股和A股上月大幅波動。(美聯社)

再看股票市場,熱錢之所以在近期流出,只是3月的市場大跌引發了大規模踩踏事件——僅3月7日到3月14日,A股市場北上資金流出累計超過500億元。如果再加上港股市場國際金融資本的流出,這一數字要大得多。近期A股和港股大跌,主要是因為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國際投資者大幅減配甚至清倉中國類資產,而對沖基金趁機建立大量淡倉頭寸進行做空;俄烏衝突又進一步引發了國際資本減配中國風險資產以避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經過了這一輪「洗禮」,中國資產估值來到了低位。基於外資逐利屬性強,在中國股票估值上升空間較大的情形下,外資加倉中國的意願一般會較為強烈。

總之,「熱錢」流出是事實,但熱錢從來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不可僅憑一個月的數據放大想象。另外,中國吸引外資的基本面依然堅挺,毋須放大此份焦慮。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1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4月4日)《外資「前所未見」流出中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