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智慧政府」 市民仍要耗時排長龍?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審計署剛發表衡工量值報告,揪出兩大施政缺失。第一項問題是部門之間習染外判制度的陋習,例如路政署承建商未有在指定時限完成維修工程。第二項問題常見於政府部門的缺失,是電子化進度未夠深入和普及。

過往地下鹹水管爆裂情況,大量黃泥水湧出路面。

港府慣常外判公共工程和服務,認為外判可控制政府架構和公務員人數,為私營機構創造商機和職位,工程質素和費用可以透過合約條款監管,帶來成本效益。但當局不能忽視外判衍生的問題,尤其是部門輕視監督工程工作。更糟的是,政府被揭採用外判制後忽視外判工人權益,而涉事部門竟是勞工處本身,甚為諷刺。

此外,縱然各個部門推動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多年,但在工務項目匯報和公共服務仍未達致電子化,又或設立系統但不善用。例如審計署發現部份工程師審核的紀錄沒有上載電子化保養管理系統,而是備存在路政署的紙本檔案。水務署在食水管推行智管網,監測和控制用水滲漏,但卻遲遲未有覆蓋海水供應系統。

近期較多人討論的弊病是運輸署車牌續領,日前大批市民在政府服務回復正常後湧往運輸署辦事處續領車牌。其實運輸署設有網上和郵寄續領,但電子化服務只做了一半,駕駛者在網上申請後,署方仍是發紙本行車證給申請人,由申請到領取可能要十天八天,市民寧願花幾小時排隊後在櫃枱辦妥手續。

透過審計報告和立法會帳目委員會聆訊,市民得知政府部門行政陋習,要求部門問責,若部門不改善,外界除了繼續批評之外,能做的實在有限,新一政府有責任正視及解決施政長期陋習。

位於金鐘統一中心的牌照事務處,人龍排到下一層的二樓,估計有近百人輪候,期間有市民鼓噪。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5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5月3日)《審計報告揪出兩大施政缺失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