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育 不能只看見前者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上星期二(6月14日),發展局公布第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已選出四組歷史建築的活化方案,它們包括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員工宿舍、荃灣汀九白樓、灣仔半山景賢里和荃灣馬灣芳園書室。今期計劃於2019年12月就開始邀請非牟利機構遞交建議,原本申請截止日期為2020年4月,不過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兩度延後至2020年8月和2020年9月。另外,首期計劃於2009年曾經批出由美國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活化前北九龍裁判法院,而該校在2020年6月起停止在港營辦,故此局方後來也將法院納入成為今期計劃項目,但因其接受申請日期較晚而導致相關評審至今尚未完成。

事實上除了前北九龍法院外,計劃尚有其他項目存在失敗經驗。像芳園書室就一樣於首期計劃批給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試圖活化成為旅遊及教育中心暨水陸居民博物館,到2017年停止營運後便在第五期計劃接受申請中途重推,可是無法選出合適方案而要拖到今期。至於過去引發社會關注的景賢里,亦曾在2011年第三期與2013年第四期計劃兩次流標,到今次已是第三度推出。根據今次評選結果,景賢里將由天大研究院、國際普洱茶協會與中醫藥(全球)促進會活化為健康生活地標及學習中心,芳園書室則由香港基督少年軍拓展為引入創科元素的歷史、文化及生態環境教室。

芳園書室為馬灣僅存的戰前學校。(張浩維攝)

活化建築需要更多支援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於2008年推出的時候,合計吸引了多達114份申請書。到了及後的第二期至第五期,每期接獲申請數字竟然急跌至不足40份。即使最新的第六期計劃,也只是稍稍回升到72份,明顯無復當年盛況。考慮到不同期次包含的歷史建築數量沒有大太差別,甚至有景賢里、芳園書室等這類重推的項目,加上社會對保育歷史建築風氣在此期間亦不減反增,可以推知申請書下降主要理由應該是出於計劃本身的設計問題。其中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恐怕要數當局給予撥款僅應付營運者首兩年營運期間出現的赤字。

上月饒宗頤文化館及嶺南大學歷史系舉辦「歷史建築活化:機遇與挑戰」網上研討會,有多個營運着活化歷史建築的非牟利機構代表,都在會上表示項目不易做到收支平衡,嶺大初步調查更加發現逾六成正在營運的機構至今尚未能夠做到自負盈虧……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2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6月20日)《活化歷史建築前路不易》。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22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當「小政府」遇上「大社團」——香港社區組織能力較弱?

議員勇敢發聲守住限聚令審議權 政府無視議會難達良政善治

減少擠塞要狠 經濟行政手段並重

追問河南紅碼防民事件:權力不可任性

法國國會選舉迎左翼巨浪 是根本改變還是曇花一現?

陶冬:環球經濟處「錯位之年」 中美均面臨挑戰

Google勒令工程師休假爭議 AI LaMDA已有自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