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加價難以限制車流 徵費可由「天價」開始?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在上周五(6月17日)討論過海隧道擠塞徵費。一如所料,會議沒有進展,因為官員旨在就原則聽取議員意見,政府到下半年才收集出行數據和分析,第四季諮詢公眾,現時沒有方案在手,議員無從評論徵費是否可行,結果只集中批評政府改錯名,認為擠塞徵費等於加費,嚇怕市民,討論搔不着癢處。唯獨陸頌雄提出的限行建議較激進,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回應要小心處理。限行效用可以討論,但肯定的是單靠漸進式加價難以限制車流,紓緩塞車不能手軟,更要立竿見影,令大眾感受省時的好處。

政府的三隧分流方案,連建制派都不敢支持,被指處理手法拙劣。(資料圖片)

私家車太多是塞車的主因,受害的除了有公共交通乘客,還有物流旅遊業和救護服務,運輸基建再好也被擠塞打折扣。當私家車車主寧願塞車也不願棄駕,政府就要出手介入,減少公害。再者,政府自知道路增長的幅度在二十年前放慢,平均車速在過去十年下跌,早要控制私家車增長。以經濟誘因調控車流,好處是要司機承擔社會和環境成本。

要判斷成效,還待政府拋出徵費方案,但我們仍可設想徵費安排。政府在文件交代徵費目標是「紓緩道路交通擠塞」,插圖也展示隧道在徵費後的繁忙時間仍有塞車,但程度減少和分散塞車時段,即不追求暢通無阻。去年下半年繁忙時間紅隧車流仍超負荷50%,東隧40%,西隧雖未超負荷,但容車量亦達到98%,相信疫後三隧負荷會上升。那麼,擠塞徵費的價格會是有多少司機在什麼收費下棄駕,從而令三隧減少車流。

在實施初期,可先以高價收取繁忙時間費用,例如三隧劃一採用西隧現價75元……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2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6月20日)《減少擠塞要狠 經濟行政手段並重》。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22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當「小政府」遇上「大社團」——香港社區組織能力較弱?

議員勇敢發聲守住限聚令審議權 政府無視議會難達良政善治

減少擠塞要狠 經濟行政手段並重

追問河南紅碼防民事件:權力不可任性

法國國會選舉迎左翼巨浪 是根本改變還是曇花一現?

陶冬:環球經濟處「錯位之年」 中美均面臨挑戰

Google勒令工程師休假爭議 AI LaMDA已有自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