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長城」打破地理限制 在線「爬長城、修長城」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團結香港基金轄下中國文化研究院與騰訊基金今日(3月28日)舉行發布會,宣布攜手將寓文物保育教育及學習趣味於一身的數碼平台「雲遊長城」(香港版)引進至本港中小學校,以多種前沿科技打造出沉浸式的「數字長城」,成為配合課程的多元學習資源,推廣中史、價值觀教育及STEAM的跨學科學習,教育及啟發香港青年肩負及參與中國歷史傳承及文化遺產保育。

中國文化研究院與騰訊基金會於3月28日舉行發布會,宣布攜手將「雲遊長城」引入香港。(主辦方提供)

「雲遊長城」打破地理限制

喜峰口長城是中國長城的一段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極具文化價值。喜峰口位於河北省遷西縣以北40公里,踞於灤河河谷,是燕山山脉東段的隘口,歷來都兵家必爭之地——漢代設松亭關,明代築城置關為喜峰口。

南宋詩人陸游在《樓上醉書》寫道 :「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中原機會嗟屢失,明日茵席留餘潛。」喜峰口段長城主體淹沒水下,形成「水下長城」之奇觀。

處於祖國邊陲的港人學子,要一睹「水下長城」的壯麗奇觀,少不免要跋山涉水。中國文化研究院與騰訊基金會攜手引入的「雲遊長城」(香港版),打破地理的局限,讓莘莘學子在遊戲中遊歷「數字長城」。

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相信,「雲遊長城」將為本港學生提供新的視角,更好地認識、理解、欣賞和傳承中華文化。(主辦方提供)

全新視角傳承中華文化

「雲遊長城」原版於2022年在內地推出,是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辦公室、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騰訊基金會、騰訊遊戲CROS和騰訊技術公益,聯同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長城小站等眾多長城保護研究專業機構及社會團體共同打造的公益成果。

昨日(3月28日),中國文化研究院與騰訊基金會宣布結成合作伙伴,特別開發「雲遊長城」(香港版),配以粵語旁白和繁體說明文字,拉近本港學生與長城的距離。

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表示,基金會為研究院提供「雲遊長城」相關技術和資金,研究院則提供相配套的教學法和教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教學支援。他相信,「雲遊長城」將為本港學生提供新視角,更好地認識、理解、欣賞和傳承中華文化。

高精度還原建築風貌

「雲遊長城」的特色之一,是開發團隊將喜峰口長城的地理特徵和建築風貌與遊戲技術緊密結合,要實現高精度還原絕非易事。

騰訊集團公共事務副總裁、騰訊基金會行政總監李子樹在發布會上介紹,「雲遊長城」數字平台與小程序的開發過程中,為了製作具沉浸式體驗的喜峰口段「數碼長城」,騰訊遊戲技術團隊通過使用照片掃描建模技術,實現了對喜峰口長城部分區段(1公里)的精準測量,並拍攝超過5萬張的海量素材,以保證實現照片級還原,再通過自研的PCG工具(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過程化內容生成)和雲遊戲技術,成功處理了長城多達10億多面的數字資產。

其中的一樹一木一明一暗均是科技的結晶,20萬顆樹每顆均以五層貼圖製成,從而還原實際時間和環境形態。李子樹希望廣大香港青年在線上爬長城、修長城,「通過簡單、有趣的修繕工作,了解長城的保護知識,推動他們參與保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2

用科技驅動公益模式創新

「雲遊長城」也不僅僅是一款娛樂遊戲,當中融入了喜峰口長城的歷史和文化,讓玩家在娛樂的同時,了解到更多歷史和文化背景。用家通過扮演長城的「線上修繕師」,體驗修繕長城過程中的考古、清理、砌築、勾縫、磚牆剔補和支護加固五項重要的修繕工作,了解箇中的文化、保育和建築知識,成為一款既有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遊戲。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九龍真光中學校長李伊瑩;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 寶覺小學校長鍾麗金;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香港真光書院副校長朱嘉添均有出席發布會。三位校長表示遊戲能讓推廣中華文化的工作變得更有趣味,認識保育知識,有效地提升中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朱嘉添認為,只按書本教學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雲遊長城」的沉浸式體驗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他期待「雲遊長城」增加更多社交媒體和闖關的元素,更能夠吸引高年級學生寓學習於娛樂。

騰訊基金會是全國第一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公益基金會,在2007年的起始基金為2,000萬元人民幣,及後每年按照利潤一定比例持續捐贈。基金會希望推動互聯網與公益慈善事業的深度融合與發展,通過科技和平台連結慈善組織、公眾、政府、企業和媒體等,用科技驅動公益模式創新,建設人人公益及透明公益生態,倡導理性公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