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考察香港|假如帶夏主任去逼地鐵、巡急症、逛棕地、住劏房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如果夏主任能夠搭搭的士,也許就會知道香港的智慧出行和電子支付有多滯後;如果夏主任能夠擠擠地鐵,也許就會知道香港的中心極化和居職分離有多嚴重;如果夏主任能夠看看棕地,也許就會知道香港的土地規劃和資源傾斜有多離譜;如果夏主任能夠住住劏房,也許就會知道香港的城市情緒和精神面貌有多壓抑......現實沒有如果。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周二(4月18日)結束考察香港行程,香港市民則繼續營營役役的生活。六日調研,馬不停蹄,前前後後出席36場活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深層結構矛盾概況和未來香港發展路向?對治港精英和普羅大眾而言,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認知和說法。

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六日,前前後後去出席36場活動。(林靄怡攝)

「告別劏房」變成「暫別劏房」

原屬國務院辦事機構的「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正在組建成為直屬中共中央辦事機構的「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作為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的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盛傳將會出任首任中央港澳辦主任,上周四(4月13日)更首次代表中央主動來港考察。六日行程緊湊,從社區酒樓到政府總部,從立法議會到司法機構,從大中小學到商界重地;接觸平民百姓,認識青年學子,會見政商精英,可謂面面俱全。

出乎意料的是,特區政府並沒有帶領夏寶龍探訪劏房。儘管如此,相信多數市民都會記得,夏寶龍於2021年7月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回顧與展望」專題研討會上,向治港者們提出關於「告別劏房」的治理要求。如今有人期望落空,也有人心照不宣——要是夏主任現身劏房,那變相是在批評治港精英辦事不力,無疑會令特區官僚感到尷尬;要是帶領夏主任參觀當局力推卻惹得滿城爭議的簡約公屋,那恐怕又未必符合中央所願——兩害相權之下,按照「不做不錯」的思維習慣,只好採取特殊做法「暫別劏房」。

特區政府的安排不難理解,但也令人不無擔憂。須知道,夏寶龍來港之前,社會普遍期望這位中央港澳工作的領導要員,能夠嚴厲督促治港者們必須擔起「主體責任」、做好「港人治港」。這份希望,既是出於香港市民對於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權」的尊重和信任,也是來自普羅大眾對於中央落實「愛國者治港」的理解和肯定,但亦少不了整個社會基於當下香港的現況和治港精英的往績而產生的焦急和懷疑,只好寄望中央督軍。

如果夏寶龍能夠住住劏房,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城市情緒和精神面貌有多壓抑?(陳焯輝攝)

市民期望中央親自督軍

畢竟香港不但剛剛經歷反修例風波和新冠病毒疫情的折騰,而且對內深層結構矛盾突顯、對外國際政經格局巨變,現正處於非常關鍵的社會雙轉型時期,確實一刻也耽擱不起——既要進行「意識形態轉型」,從歐美主導的「新自由主義」迷思解放出來,推動「香港特色資本主義」的更新進步,建立更加符合公義原則的分配方式,以「治理」取代「民主」作為主流的政治認識;又要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從單一的服務型經濟解脫出來,全面邁向多元的知識型經濟,透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新發展理念」改革傳統生產方式,重新定義與周邊地區的競合關係,助力國家參與全球變局。

然而,人性本身抗拒變化,社會轉型更加不易,但有了中央對於香港實現良政善治的「加持」,不少人就多了幾分可以相信的底氣,自然會對夏寶龍考察的成效看高一線。

這些加持,既是因為夏寶龍剛剛在港澳辦召開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大興調查研究,充份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解決港澳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真抓實幹」、「深入檢視問題」;也因為中共中央辦公廳早前印發的《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確規定,「聽真話、察實情,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更是因為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多次囑咐治港精英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因此,人們絕對看得見中央要求香港提高治理水平、增強發展動能、排解民生憂難、維護社會穩定、重建行政威信的殷切期盼;可是,單從夏寶龍考察行程來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香港問題?這對治港精英和普羅大眾而言,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多次囑咐治港精英必須「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聯合採訪/美聯社)

如果能夠...是否就會...

必須指出的是,我們沒有半點懷疑考察團隊的認真和投入;但相對於一些走馬看花的形式,我們着實希望特區官僚能夠更有勇氣地直面問題、更有承擔地展開「治理鬥爭」。

試想想,如果夏主任能夠搭搭的士,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智慧出行和電子支付有多滯後?如果夏主任能夠擠擠地鐵,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中心極化和居職分離有多嚴重?如果夏主任能夠看看棕地,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土地規劃和資源傾斜有多離譜?

又想想,如果夏主任能夠巡巡醫院,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公私分流和基層醫療有多失敗?如果夏主任能夠逛逛商場,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物價水平和生活壓力有多誇張?如果夏主任能夠住住劏房,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城市情緒和精神面貌有多壓抑?

再想想,如果夏主任能夠和清潔工人聊一聊,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外判制度有多吃人?如果夏主任能夠和建築工人談一談,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職安條例有多落後?如果夏主任能夠和最低工資及長時工作的群體說一說,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資強勞弱有多糟糕?

繼續想想,如果夏主任能夠聽聽無法安享晚年的老年人講一講,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退休保障有多不足?如果夏主任能夠聽聽作為「夾心階層」的中年人訴一訴,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安居樂業有多困難?如果夏主任能夠聽聽打算遠走他鄉的年輕人呻一呻,是否就會知道被傳統經濟和精英思維主導的人口政策和人才戰略到底有多窒礙社會發展?

如果夏寶龍能夠和最低工資及長時工作的群體說一說,是否就會知道香港的資強勞弱有多糟糕?(資料圖片)

固化藩籬不敢刀刃向內

可是,現實沒有如果。特區政府帶領夏寶龍看見什麼或者不看什麼,全都折射當局怎樣理解香港問題,而有些明顯不知問題所在。

否則——有份囤積土地的鄉紳代表與夏寶龍飯局後,被問到如何消除香港市民對於土地資源分配不均的怨氣時,又怎會只把問題歸咎於「完善選舉制度」之前的議會亂象?而作為應該積極行使權力的議會主持在與夏寶龍會面時,又怎會作出「如果沒有《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相信任何特首都不敢安排交流」這種無視自身權責、以為香港從此萬事大吉的無知判斷?還有未獲夏寶龍接見的地產商會代表,又怎會在樓價指數已經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大言不慚地表示「辣稅阻住地球轉」、繼續要求「撤辣」?

否則——當最低工資凍結4年後將於下月上調至仍然低於二人家庭綜援水平的時薪40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又怎會發表諸如「上班不止為了賺錢,對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健康都重要,香港很多人很有骨氣,寧願工作,不想拿社會福利」這種無視最低工資對基層工友的生活保障、將社會福利與所謂骨氣混為一談的言論,甚至為申領綜援人士貼上負面標籤?當中電和港燈宣布大加電費而引起全港市民譁然,並且促請特區政府檢討加價機制、開放電力市場、調整能源結構、重新平衡「利潤保障」和「利潤管制」,負責監管的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又怎會擺出一副「無能為力」的樣子,甚至錯置身份地為兩電解畫,表明加價符合《管制計劃協議》,強調當局必須「尊重合約精神」?

否則——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後,一些由既得利益群體所主導的鋪天蓋地的學習班,又怎會選擇性地忽略這些關鍵詞?一些既得利益的代言人,又怎會一方面高呼「學習主席講話精神」,但另一方面卻公然在諸如粉嶺高球場收地方案等議題上陽奉陰違,甚至發動資本力量進行輿論鬥爭、利用扶持多年的環保團體和專業人士保駕護航?一些最應該「自我革命」、「刀刃向內」的治港者,又怎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內部矛盾」扭曲成為「敵我矛盾」,甚至讓改革呼聲背負「民粹」、「中共打手」、「反對派政治陰謀」等罵名?

一些既得利益的代言人,又怎會一方面高呼「學習主席講話精神」,但另一方面卻公然在諸如粉嶺高球場收地方案上陽奉陰違阻礙改革。(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治港精英存在錯誤認知

「認識」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無論中央有多掌握香港問題,在「一國兩制」之下,始終是由特區政府負起「港人治港」的主體責任。

《香港01》一再指出,港英時期延續至今的深層次矛盾之所以積重難返,正是因為治港者們從來沒有以治理作為根本目的地回應社會結構的本質要求,所以沒有確立治港者們必須「以民為本」的基本屬性,也沒有建構以「公平正義」作為社會價值的系統論述。

相反,一些治港精英長期存在三大錯誤認知——錯誤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無法掌握有效管理社會轉型的產業政策和分配工具,未能實事求是地提出符合今日香港發展需要的施政舉措;錯誤認識特區政府對於市場經濟的角色與作用,總以「積極不干預」和「自由市場」為由,縱容「產業結構單一」和「分配結構扭曲」,任由「市場」背後的「資本」喧賓奪主,未能實踐公平正義以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錯誤認識香港在區域乃至全球發展的角色與關係,完全忽視其價值鏈從上游到下游都需要與周邊經濟體有機結合方能形成內生動力的現實和邏輯,未能主動重構港深及周邊地區的競合格局。

當社會發展欠缺新增動力、向上流動停滯多時、貧富懸殊日益嚴峻,普羅大眾早已焦慮不安,但治港者們仍然不願檢討社會異化的弊端,甚至習慣把「經濟不自由」歸咎「政治不自由」——即使經過1997年金融風暴和2008年金融海嘯,就算香港經濟明顯惡化、資產泡沫日漸突顯、生活品質急速下降、資源衝突愈發緊張、市民怨氣不斷累積並藉由政治問題持續爆發,但他們仍然無視危機,才會導致「反修例風波」一發不可收拾。

當香港經濟明顯惡化、資產泡沫日漸突顯、生活品質急速下降、資源衝突愈發緊張、市民怨氣不斷累積並藉由政治問題持續爆發,但治港者們仍然無視危機,才會導致「反修例風波」一發不可收拾。(資料圖片)

「六個相信」另有玄外之音

近年中央出手全面管治,治港者們才開始被導正。有些認知的落差,的確可以透過理論的學習和知識的擴充進行改善,但也有些人選擇裝睡而不願被叫醒,所以治理意識仍然薄弱、責任擔當仍然不足

《香港01》一再重申,作為「港人治港」的首要責任主體,特區政府被賦予「高度自治」的憲制權力,也肩負「行政主導」的治理使命,最最起碼應該能夠積極履職盡責、發揮制度作用、展現存在意義——促進和監管市場的有效運作、規劃和扶持產業的蓬勃發展,建立公平又合理的分配機制、提供精準又高質的公共服務、實現美好又安穩的幸福生活——讓人人施展身心潛能和理想抱負,讓個個共享物質繁榮和精神富裕

特首李家超總結夏寶龍之行時,表示對夏寶龍提出的「六個相信」印象深刻——相信特區政府及管治團隊一定能夠擔起治理香港的主體責任;相信愛國愛港力量一定會全心全意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相信司法界一定能夠擔起維護國家安全、捍衞香港法治的使命;相信香港是孕育機遇和財富的熱土和天堂,繁榮穩定的香港對大家最有利;相信香港是居民的共同家園,每個人都會為維護香港和諧穩定出一分力、作一分貢獻;相信青年必將擔起對家庭、對香港、對國家的責任。其實,辯證地看,那「六個相信」,不也正是「六個希望」、「六個鞭策」、「六個要求」、甚至是「六個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考察沒有直接與「土地」或「房屋」相關的行程,但李家超交代政府未來工作時反而主動表示:「我們要共同努力,決心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列。要利用好所有機遇,為了使香港人住得更好、住得更大、工作得更好,我們要打破土地房屋的瓶頸,敢於突破,要建立自信,共同建設屹立世界、令大家都引以為傲的香港。」這也許可以間接印證,夏寶龍的「六個相信」另有玄外之音,而治港者們尤須兢慎。

「只有幹在實處,才能走在前列。」輯錄習近平於2002年至2006年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思考和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工作的真實歷程和領導心得的《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展的思考與實踐》,同樣提到「走在前列」,並且明確要求辯證認識問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勢有利時,善於看到潛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應對不利因素的準備;形勢不利時,善於把握蘊藏着的轉機,堅定扭轉不利局面的信心」;「走在前列並不意味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必須具有探路者直面荊棘的勇氣,正視矛盾和問題,不使『癬疥之憂』變成『心腹之患』,不因局部問題影響發展全局,不讓絆腳之石阻擋前進步伐」。

當治港者們矢志「走在前列」,究竟學了多少,又能走到多前?我們由衷期望夏寶龍定期再來香港,走走、看看、聽聽、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