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概股退市風波:中美金融戰火不斷 香港角色何在?

撰文:楊瀅瑋
出版:更新:

3月8日,再鼎醫藥、百勝中國、盛美半導體、百濟神州、和黃醫藥五間中概股公司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事件標誌SEC對中概股的監管正式邁入法律執行階段。此後三個月內,SEC至今合共發布八批「預摘牌名單」,涉及149間企業。本港中資和美資銀行分析師接受《香港01》訪問時都預估,可能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都將進入這一名單。

中美角力,香港顯然無法獨善其身。3月份港股承壓,恒生科技指數一度低見3,400點,恒生指數低見18,415點。打工仔積蓄亦受制裁風波牽連,今年首季強積金錄得762億元虧損,為兩年內最差季績,人均虧損上萬元。但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卻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會,因為制裁驅使在美上市中概股加速回流香港,以抵禦摘牌風險。不過,市場也擔憂中概股質量、投資者信心和港股流動性,香港必須做好準備。

宏觀來看,中概股風波是中美金融對峙的最典型事件,無非兩種走向:一是中美雙方監管機構積極談判,形成具體合作方案;二是中概股回流滬深、香港、新加坡等亞洲資本市場「避險」。但無論如何,只要香港懂得把握處於中美交匯點的得天獨厚優勢,找到金融中心的新發力點,就能繼續享有「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空間。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百濟神州等五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退市風險名單,中概股遭遇重挫。(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