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19+1】彈孔殘留 走過盛世 老錶行千錶賣盡即引退

撰文:魯嘉裕
出版:更新:

曾經,香港地被喻為「遍地黃金」;曾經,深水埗大埔道金行錶行林立,隨之引來一眾大賊猖獗犯案。店內是珠光寶氣,也是刀光劍影、子彈橫飛。開業於50年代、屹立大埔道30多年的廣生表行,陳舊的裝潢下,殘留子彈孔及斧頭痕等洗劫軌跡。笑看風雲,退休老伙記憶起險被賊仔以「老牛」劏肚一幕,仍心有餘悸。
捱得過槍林彈雨,卻敵不過歲月巨輪,見證香港及鐘錶業變遷,由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到回歸後自由行當道,豪客一口氣買十多隻名錶的光景。店東嘆東方之珠的旅遊業光芒不再,內地客源大減,店舖現時掛起「徹底清貨,即將結業」的橫額,賣盡僅存三千手錶之日,就是八旬老闆光榮引退之時。

錶行門外現掛起「即將結業」橫額。(魯嘉裕攝)

這間於50年代開業的錶行原名為廣濟表行,其後改名為廣生表行,30多年前搬到大埔道,店鋪外觀仍保留著濃厚的歷史味,大門正中及兩旁搶眼的舊式錶櫃,舖內泛黃地磚、正中鏡面招牌及旁邊兩個大燈籠裝飾,繼而循店鋪右後方樓梯步上騎樓,給修錶師傅專用的「功夫位」,都是舊時代產物。但老闆指,前來光顧的也非全為老一輩客人,「有啲人鐘意老款,有啲人鐘意新款,唔一定係年紀大嘅人先嚟」。

見證回歸後時代變遷 賣錶修錶同步式微

老闆陸先生熟練地為客檢查手錶,年屆八旬的他每天親自開店,連同兩名老員工共有3人守住業務。陸先生指回歸前店鋪經常遇劫,但生意明顯較好,「有啲人鐘意玩錶,一百幾十隻都有,好似集郵咁。尤其臨回歸前,好多人要移民就買隻錶走」回歸後生意亦平穩,變的是多了內地客光顧,令他們見識到地客的豪氣,「一次過買十幾隻帝陀錶都試過」伙記譚先生說。

駐店師傅多轉接外判工作

陸先生於50年代學師,時針運轉,鐘錶技術及客人用錶習慣亦有巨變,「以前啲錶矜貴,買一隻用好多年,壞咗拎去整都係幾蚊;𠵱家啲人多數買啲平平哋,壞咗就換新款」,加上機械錶漸被價廉物美的電子錶取代,「機械錶聲大夾無準,就算貴至幾廿萬都唔夠石英錶準」。以前駐鋪的修錶師傅,現今亦大多轉為接外判工作,「師傅會簡嚟接,剩係做貴錶條數仲好賺」,但陸生指修錶與鐘錶業正一同走向式微,「舊果班師傅老得嘅老死得嘅死,後生嘅無咁嘅心機學,佢哋講得出點壞但就係整唔到,因為整錶啲嘢好細膩,要好修心養性先做到」。

譚先生指向騎樓牆壁上的子彈孔,「唔係有個櫃擋住,功夫位個師傅都中埋(槍)」。(魯嘉裕攝)

持槍賊嗌「趴低!」強搶勞力士 子彈孔殘留

老舖看似幽靜,難以想像大埔道於八九十代為大賊子彈橫飛烽火地。老伙記譚先生退休後偶爾回店幫忙「頂更」,說起當年經歷仍有餘悸。90年代小至搶劫,大至持械行劫不時發生,92年大埔道兩間金行連續被悍匪打劫及爆發槍戰,「差人黎叫我地『落閘!落閘』,果時真係好恐怖」。有一次,六名持手槍及斧頭的賊人闖入打劫,破窗奪去百多隻名錶,「一入嚟就搶,十幾隻勞力士俾佢搶哂,全部錶加埋幾百萬」,譚先生指向騎樓牆壁上的子彈孔,「唔係有個櫃擋住,功夫位個師傅都中埋(槍)」。

譚生指曾被賊人於胸口劏一刀,幸好當時天冷多穿兩件衣服。(魯嘉裕攝)

扮試錶搶劫成常態 險被賊仔拎「老牛」劏肚

「當時無辦法都係要做,(賊人)叫你趴低就趴低」,有一次,譚先生險被賊人「劏肚」。當時一名客人在店內試勞力士,一手則在掏袋拿東西,「我以為佢想畀錢,點知佢拎把牛肉刀出嚟,我一閃佢就跑走,然後望一望點解個胸口咁多嘢跌出嚟」,原來衣服已被割穿一個大洞,布碎不斷掉下,幸好當時天冷他多穿兩件衣服,否則或已經受傷。

經歷過槍林彈雨,譚先生指當時上班的日子是步步驚心,「無事就好,有事嚇到你腳都軟」,但並沒嚇走一眾伙記,譚指在90年代時,錶行最高峰有近十多個員工,連修錶師傅都有5人一同站崗,「可以兩圍檯食飯」,但回歸後老伙記逐個年邁退休,加上行業式微而無年輕一輩承繼,員工人數逐漸減少,現在店內連同老闆每日只有3人。

近年錶行人流稀少,前來的大多為熟客。(魯嘉裕攝)

近年生意慘淡 批「驅蝗行動」削客源

經濟幾許起跌,陸先生指近年社會上出現反水貨及內地客的聲音,打擊本地零售業,「搞啲咩驅蝗行動,人哋走嚟遊埠幫襯你,你當人蝗蟲咁侮辱人,人哋都有思想,無客嚟邊有生意做」。陸認為香港對遊客吸引力不及其他地方持久,「大陸啲人有錢多咗,有錢既都去遠啲,香港地頭細,嚟過幾次好多(地方)都去過,好似迪士尼海洋公園,去過幾次就唔去,中國內地咁多個省咁多旅行點,度度唔同,個持久性咪高啲」。

然而近幾年鐘錶生意轉差,亦少了內地客光顧,陸先生亦慨嘆生意慘淡,現時主要客人均為熟客,「我哋如果靠行過嘅街客入嚟買就死得,一定要靠幫襯開既熟客,帶啲朋友嚟,周圍睇過無假嘢無舊嘢,價錢唔係貴,老實,咁咪會帶家人朋友嚟買」。店舖現時於門外掛起「徹底清貨,即將結業」的橫額,陸打算賣完店內近3千隻錶存貨便會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