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板車三個人 社工辦流動社區中心 助新邨基層兒童脫童黨命運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一條新屋邨由有人入住開始計起,動輒需10年或以上才可完成建設全部設施,最早住進去的人,往往被形容為「開荒牛」,意味著要在「百無之地」展開新生活。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觀塘樂Teen會隊長李偉頌(頌Sir)說,一年前安達邨初入伙時,眼見當區缺乏社區遊樂設施,小孩只能互相「扔木板」、「搣發泡膠」為樂、晚上在街遊蕩等候父母歸家。
為免純真小孩三五成群變成童黨,頌Sir於是毅然成立新公屋邨支援隊,初時由三名職員推著板車在街頭開功課輔導班,後來安泰邨開始入伙,他們又「另起爐灶」,繼續在區內免費為基層兒童提供功課輔導等協助,並獲社聯頒發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的非主題金獎。

安泰邨於今年中陸續開始入伙。(鍾偉德攝)

安泰邨享受著「不一樣的寧靜」,當中的靜,並不是說仿如大自然潤物無聲的環境,而是四野荒涼的僻靜。11幢新公屋,迄今僅入伙首批兩座大廈的居民,平日四周被地盤的施工聲環繞,放學時間是邨內僅餘的熱鬧,偶爾可聽到人聲交錯。

未踏入下午5點,小朋友就在乒乓球桌的休憩區蹦跳過來,喊嚷「頌Sir」、「頌Sir」,然後利索地將雜物房的小桌椅搬出來,放在休憩空間的一隅,自覺「埋位」做功課。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觀塘樂Teen會隊長頌Sir(左)開設功課輔導班,令無法負擔昂貴補習費的基層兒童亦有補習機會。(黃永俊攝)

拿著鎖匙的兒童 憂變童黨搶先一步

頌Sir正是開設街頭功輔班的創辦人,他約一年前見到鄰近的安達邨開始入伙,惟該區仍未有社區中心等設施,笑稱場面如「打仗」般,「連遊樂場都未有,佢地咪拎發泡膠、搣碎當雪花咁灑,拎建築木板擲來擲去,或者用鏟去鏟起啲泥。」

他更發現晚上不少「鎖匙兒童」在街遊走,即父母均不在家中,為免觸犯法例,任由子女在街頭閒逛,他擔憂倘若放任不管,這群小孩便有機會成為童黨。於是他與2名同事推著板車,每日到安達邨進行不同活動,如周一至四開設功課輔班,邀請鄰近的中學生做義工教小朋友功課,假日則舉行不同活動。

+5
社工鄭少瑜(中)坦指見到不少小朋友參與功輔班後進步,認為只要有人在背後推一把,他們亦能獲佳績。(黃永俊攝)

留班生變好學 社工:佢地都想進步

主力協助功輔班的社工鄭少瑜表示,曾有一名學業成績欠佳的小二女生,每次測驗考試均不合格,又經常發脾氣,最後需要留班重讀。待在功輔班1年後,那位小女生成績有明顯進步,每日主動溫習默書,更成為副班長,「係屋企冇人教佢,嚟到呢度有義工陪佢溫習,佢哋其實都係想有進步嘅小朋友。」

她續指,遷入新邨的基層家庭,部分背景或較複雜,有時可透過功輔班打開小朋友心扉,「有次活動叫小朋友對家人說一句話,有個女仔就話希望媽媽有幸福。」後來得知該女孩來自單親家庭,全靠母親獨力撫養,小朋友表面看似快樂,內裡其實有不少想法,未必敢告知他人。

周太指新邨家庭最主要面對小朋友的轉校問題,經社工協助後,她成功為兒子覓得區內學校。(黃永俊攝)
周太認為安達邨的交通、生活配套也待改善,幸得頌Sir等人協助,令他們不致於孤軍作戰。(黃永俊攝)

街坊:如果冇佢哋  條路應該難行好多

鄰近的安泰邨今年6月開始入伙,頌Sir再將功輔班引入該邨,支援當邨居民。周太一家三口等候長達7個寒暑,終於收到上樓佳音,約一個月前遷入新邨,坦言當時要替7歲兒轉校,又擔憂轉校後未能適應,心情頗為徬徨,「但係我地拎鎖匙嗰日,已經有社工係大堂問我需唔需要支援,又話畀我知附近學校嘅資料。」兒子參與功輔班後,成績亦可保持原校水準,令她放下心頭大石,「有班人幫我哋行前一步,如果唔係我哋就只會原地踏步。」

對於今次奪得社聯頒發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的非主題金獎,頌Sir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告訴業界應該要重返社區,主動走出中心以外,與社區建立關係,當街坊遇到困窘時,自然就會向你尋求協助,「希望可以做到同步,你行一步,社工陪你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