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歸以後】戰後美軍三成創傷後遺症 求診無門日均22人自殺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美國派兵赴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200萬軍人回國,不少人難以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研究顯示,20% 至30%人士回家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包括憂鬱、自殺傾向等。有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22個退伍軍人自殺。他們去求診,但輪候需時,頓成人球。
曾獲普立茲獎的《華盛頓郵報》編輯David Finkel,跟蹤回國軍人的情況,出書揭露官僚措施如何對待退伍軍人。該書獲拍成電影《榮歸以後》 (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

節錄自《感謝您為國效力:那些傷兵、他們的家人,還有朋友》(Thank you for your service)

亞當家人滿心歡迎迎接他回國(《榮歸以後》電影劇照)

前言:亞當是軍隊中的中士,在伊拉克戰中,他背着一位頭部中彈的同袍逃離現場時,摔倒對方在地上,他自責不已,令同袍受傷。上級批准亞當休息,暫停執勤一次。不過,代替亞當出勤的竇思德不幸遇上炸彈死亡。亞當非常悔疚,回國後,精神瀕臨崩潰。

 

兩年過去了,現在亞當二十八歲,離開軍隊了,體重稍微增加回來。他離開戰區時是優秀的蘇曼上士,身形接近枯瘦。增加二十五磅後,他又變得結實了,至少身體上是這樣。不過,心理上,他仍跟要回家的那天一樣。

艾默瑞,頭部中彈,仍癱垂在他的背上,血仍從艾默瑞的頭流到他的嘴裡。竇思德,可能是他最喜歡的同袍,一遍又一遍地在執勤時被路邊炸彈炸得粉身碎骨,亞當本來也要參加那次任務。竇思德被宣告死亡後,一名弟兄對亞當說:「當時要是你在,這些屁事就不會發生了。」
 

亞當回國後面對戰後創傷症(《榮歸以後》電影劇照)

這句話其實是在誇讚他是優秀的戰士——亞當觀察敏銳,總是能發現隱藏炸彈,每個人都信賴亞當——但是不論當時聽起來,或現在回想起來,他都不認為那是稱讚,那句話簡直就像炸彈破片,把他割得遍體鱗傷。

是他的錯,是他的錯,他感覺自己罪惡深重,認為自己罪大惡極。大家談到亞當時總是說他人很好,很吸引人,深獲弟兄支持,聰明正直,值得尊敬,直覺敏銳。他當時就是那樣。現在呢?「我覺得自己的心理徹底病了。」亞當說。

「他仍是個好人。」紗綺(亞當太太)這麼說,「他仍是個好人,只不過心理出了毛病。」

紗綺說,正因如此,有時才會懷抱希望,認為他有朝一日會恢復參戰前的樣子。這樣的情況不是他造成的,不是的,他不是不想恢復,他想。

不過,有時情況卻像無藥可救。不只亞當如此,跟他一起打仗的軍人——他排上的三十人,連上的一百二十人,營上的八百人——回家後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就算毫髮無傷的人也一樣。「我認為,從那次派駐戰區回來後,每個人都有必須對付的心魔。」跟亞當一起服役的一名弟兄說。

每名軍人回國後也面對心魔(《榮歸以後》電影劇照)
+6

  活在夢魘

「我確定我需要協助。」另一名弟兄說。他被夜間睡眠盜汗和恐慌發作折磨兩年了。

「天天做惡夢,容易發怒,一到公共場所就會一直注意每個人的動靜。」另一名弟兄說。

「憂鬱。做惡夢,夢到牙齒掉落。」另一名弟兄說。

「我會夢到在家裡被攻擊。」另一名弟兄說,「比如說夢到在家中遭到伊拉克人攻擊。就是這種夢,很古怪的夢。」

「超過兩年了,他現在仍會打我。」一名弟兄的妻子說,「我頭髮漸漸掉落,我臉上有個咬痕。星期六他衝著我咆哮,罵我臭婊子,只因為我沒有買他要的那款電視。」

「不只這樣吶。」所有人裡頭狀況應該最好的一名弟兄尷尬笑說,老婆說他每晚睡著後都會尖叫。聽起來他似乎對這樣的情況不知所措,其實他們全都如此。

「我承認,我沒有一天不會想到那段日子、失去的弟兄、我們做過的事。」另一名弟兄說,「不過日子照樣繼續過。」

 

(《榮歸以後》電影劇照)

  三成人面對戰爭後遺症

脫離一場戰爭後又投入另一場,兩百萬美國人被派赴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現在那兩百萬人回家了,大部分的人說自己身心健康,繼續生活,淡忘戰爭。有人甚至因為戰爭的經歷而變得更加堅強,但卻也有人因為戰爭的經歷持續受苦。

研究顯示,在那兩百萬人中,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人回家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它是恐懼或創傷性腦損傷引起的精神疾病。創傷性腦損傷則是指患者腦部劇烈震盪,頭骨內側遭到撞擊,因而造成精神損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包括憂鬱、焦慮、做惡夢、記憶困難、性格改變、自殺傾向。每場戰爭都有戰後惡果,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亦然,造成約五十萬美國榮民心理受創。

(《榮歸以後》電影劇照)

當了15年戰地記者的Sebastian Junger 2016年在TED TALK演講,題目為「讓退伍軍人歸途難行的孤獨社會」 。提及有數據顯示,平均每日有22位退伍軍人自殺。

本文節錄自 《感謝您為國效力:那些傷兵、他們的家人,還有朋友》

作者:David Finkel--著有暢銷書《坦克車外》,描寫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的「增兵計劃」,深獲好評,獲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好書。芬柯擔任《華盛頓郵報》的編輯與作家,不只曾經到非洲、亞洲、中美洲、歐洲、美國各地報導,也曾經到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報導戰爭。

芬柯曾獲得許多殊榮,二○○六年獲得普利茲獎,二○一二年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助金。現居華盛頓特區。

翻譯:高紫文

出版社:左岸文化

《香港01》 獲出版社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