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長期受父親虐打 老師「愛的對策」令惡爸也懺悔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5歲女童「臨臨」陳瑞臨疑受虐致死案,親父繼母被控謀殺。外界為女童生前所受的傷痛感到難過,也關注學校、社福機構有否留意到兒童受虐情況。
台灣一位教育專家宋怡慧老師,將孩子面對欺凌、喪親、親人虐待的真實故事寫出來,並分享她如何陪伴孩子走過哀傷的過程,希望喚醒公眾關注,每顆年幼的心也需要愛。

(視覺中國)

  「我手上的傷都是爸爸打的……」──談暴力教養

「他一揮拳就把對方打得瞬間仆地……」

「他還兇狠的用腳連踹對方好幾次……」

「聽說他爸爸是醫生,怎麼會那麼扯?」

「他之前就有打人的前科,只是大家不知道……」

他們說的是大家眼中那個循規蹈矩的乖乖牌嗎?

成績優秀的他,個性內斂、教養良好,很難想像他會失去理智地揍人。尤其,大家口中的他,好像是個會常常犯暴行的「危險分子」。

(視覺中國)

  男孩的衣袖滲出血水……

沒想到,剛剛大家口中的男主角就正臉色木然地走過我身邊。印象中,他很常到圖書館借書,是文質彬彬的孩子呀,是什麼事情讓他變成這樣?突然,我看到他的手臂有被藤條打過的痕跡。

我唐突地抓住了他:「你的手要不要緊?」

他充耳不聞地甩開我的手,然後快步地往前走。我沒有勇氣追向他,但他手背上一條條的瘀青,不像是和別人打鬥留下的痕跡。

「你的傷,可以說一說,怎麼來的?我無意探問你的隱私。」我切中核心地問。

(視覺中國)

  他愈打我,我就愈想報復在別人身上

「我手上的傷是爸爸打的。從小,我就沒有玩耍的時間,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更沒有犯錯的機會,不能和人發生衝突,否則,他就會體罰我。手上的傷,是他打的,打我情緒失控打人的代價。他愈打我,我就愈想報復在別人身上,那不是叛逆,是復仇。說真的,有一天,我受夠了,最想打回來的人,就是他……我像黑奴般過了那麼多年的生活,終有解脫的一天。你等著看,我會打倒家暴我的他……」

男孩的遭遇讓我想起上一代的父母,都是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形成一個無法磨滅的錯誤印象。心理學上說,父母打罵的行為,常常會讓孩子不自覺地模仿,爾後,甚至複製這樣的暴力,處理人際之間的摩擦,甚至是家人間的衝突。

男孩或許也是在這種潛意識的瞬間反應下,無法抑制衝動而打人、踹人的吧。

(視覺中國)

  勇敢一次 向爸爸說出你的想法

「我無法合理你打人、踹人的行為,但我希望你擺脫用暴力處理人際關係的模式。如果,要真正擺脫家暴,必須和父親好好談談,甚至把你內心真正的想法告訴他。

或許,他的優秀也是在父母的鐵血教育下成功的,或許,他也是家暴的受害者。你們家族一代傳一代,誤以為這是對的教養方式,你的父親出發點不盡然是傷害孩子,有可能是出於愛與期待,甚至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意,但是,你必須用最大的誠意去終結這個暴力教養的悲劇。

如果你也信仰梭羅,可以為了你的真理勇敢一次嗎?其實,我們都找到問題的癥結,父親應該不知道,他的打罵其實已經嚴重傷害你的身體和心理了。如果,你願意用理解、包容的方式,好好和他溝通,甚至用愛擁抱他一次。你們之間的問題,是不是就能自然地迎刃而解?」我看著他的傷痕,含著眼淚說著。

(中略)

男孩望著我滿是淚水的臉龐,點了點頭,沒說什麼地走了。

(視覺中國)

  男孩父親的懺悔

有日,一位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走向我的辦公室:「請問,誰是怡慧老師?」

「老師,我是OO(男孩的名字)的爸爸。」男子自我介紹後,我們陷入幾秒的沉默。

「老師,謝謝你,讓我和OO有好好說話的機會。我不是來澄清什麼,是來謝謝你,打開我們的心結,也讓我知道,體罰小孩不只不對,還會讓他身心失衡,甚至,有暴力的傾向。我有躁鬱症,在情緒失控時,會不自覺地走上一個極端,因為他太乖,從來沒有反抗,讓我以為,這樣做是對的……這個孩子封閉自己很久了,我差點逼他走上絕路。他告訴我,我再繼續打他,他會還手打我……或許,也會失手打傷我,打死我……」一個中年父親就這樣在我面前坦率地說了。

「爸爸,我只能說,你很幸運,OO是個好孩子,他忍了那麼久,你真的不應該這樣對他的。在浮躁的時代,我們到底能為下一代帶來什麼幸福感、真實感?別再找藉口,用暴力相逼,用暴力說愛了,好嗎?」當年初出茅廬的我,竟然能說出這樣嚴正的話語來教訓人。

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一家一業。只能面對它、解決它,否則家會坍垮,會崩壞。此生,有緣成為家人要十分珍惜,我與父親也是緣淺情薄,如果能再回頭,也希望我不會執迷不悔地走在決絕的路上,能多點包容與同理,和父親能好好和解。
宋怡慧老師懇切地向學生的父親說
(視覺中國)

孩子的父親竟向我敬了禮,說了句:「我不會再用錯誤的方式愛他。」

離去的背影,讓我耳際響起郭強生(編按:台灣作家,父母兄長都先後去世)

「但是能不能,也讓我有一次機會,再像孩子那樣哭一次?有沒有人可以把我當作孩子一樣摟住我,不要再對我說,你要堅強,而只需寬容溫柔地告訴我,好啦好啦,不哭不哭……」

想著,想著,心裡繚繞身為人子的感激之心、感恩之情,每個孩子的一段血淚經歷,常讓我回溯自己的生命系譜:「愛與不愛,都是家人間情深的牽繫,好好走,慢慢走,直至終老為止。」

 

本文節錄自 《療癒26顆破碎的心:怡慧老師的閱讀課》

作者:宋怡慧-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得主;聯合線上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教務主任、前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同時是2017年教育部圖書館事業諮詢委員、聯合線上師生共閱專欄作家、《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網站駐站作家,以及皇冠文化集團青少年說書人、教育廣播電台行動家陽光閱聽室分享人。

出版社:寶瓶文化

《香港01》 獲出版社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