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呃Like是一種病?我們由小到大都在認同成癮中成長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現在手握手機的你,是否經常PO相到社交媒體「呃Like」?再回想一下以前,你曾經拼命讀書,是否為了討好父母?你曾經模仿着身邊朋友衣着打扮,是否為了更加融入朋友圈?朋友對你的點評是否會影響到你的自信心?如果是,你可能患了「認同成癮」。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這些年,社交媒體的盛行,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與身邊的人,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從而獲得這些觀眾的「Like」,獲取旁人對你的認可。為了能吸引更多「Like」,不少人去旅行或是出街吃飯,都會擺好Pose拍照留念,然後在數百張相片中,挑選幾張能入眼的精心編輯,如用濾鏡、調色、甚至是「美圖秀秀」一下。這個年頭,人人在社交媒體裏都是男神、女神,人人都在各自地比拼、各自地炫耀,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風氣。

為了能吸引更多「Like」,不少人去旅行或是出街吃飯,都會擺好Pose拍照留念,然後在數百張相片中,挑選幾張能入眼的精心編輯。(Gettyimages/視覺中國)

我一直認為,透過社交媒體獲取「Like」不是問題,但問題是為什麼只能展現最好的一面呢?我發覺以前使用社交媒體,大家會將所有開心與不開心的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但如今,似乎大家只願意將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讓我最無法理解的是,有些網紅會在手機上瘋狂修改自己的容貌,然後上傳一張「屋企人都認不出你是誰」的照片到社交媒體。究竟是為什麼要隱藏真實的自己呢?展現自己真實的生活又有什麼問題呢?後來,我在《呃Like心理學:擺脫認同成癮的勒索》中了解到,原來這種行為與「認同成癮」有關。

從童年到成年,我們很多舉動其實都是在尋求認可。而「認同成癮」則與我們童年時如何受到父母關注有莫大關係。人自小開始,便有着被人積極關注和無條件接納的心理渴求與需要。父母無條件的關注對小孩有什麼影響呢?一個得到無條件關注的孩子,即使他們知道自己有時會做錯事、父母會偶爾責罵或不開心,但他們平日總是被父母的愛包圍着,他們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接納,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孩子,可以自由地體驗完整生活,自我概念得以正面發展。

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接納,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孩子,可以自由地體驗完整生活,自我概念得以正面發展。(Gettyimages/視覺中國)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注會怎麼樣呢?當一個孩子只有在其行為符合父母的期望時,才能獲得父母讚賞和關注時,這種孩子漸漸會刻意地隱藏真實的自我,展現一個父母和別人認可的自我,去迎合世界,他們自我價值開始變得條件化,漸漸產生「只有做出別人認同和喜歡的行為,自己才有價值,才會被愛」的信念,久而久而之,便會患上「認同成癮」。

患上「認同成癮」會帶來什麼困擾呢?當一個人的「真實的自我」與「理想的自我」差距愈來愈大時,很多時候都會面臨自我衝突和不安的情況。在社交上,希望能夠自然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行為卻又在討好別人。這種內在衝突會讓人感到焦慮,甚至胃口不佳、腸胃問題等,長遠地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你也有上述的不良現象的話,就最好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做真實的自己,獲更多快樂。(Gettyimages/視覺中國)

現實生活已經弄得自己很狼狽不堪的時候,還要花心思去討好別人,真的好累啊,還不如真真實實做自己,做一個有特色的人,這樣更易得人認可和喜愛啊。

《呃Like心理學:擺脫認同成癮的勒索》書封。(非凡出版)

內容提供:煩糕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其他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社交媒體Po相呃Like是一種病?」​】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