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快樂的孩子】孩子性格內向易吃虧? 過來人媽媽:做自己就好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編按:子女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家長難免擔憂孩子將來在人際關係上吃虧,千方百計想讓他們活潑合群一點,但這樣真的好嗎?

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需要時間熟悉環境及與別人建立關係。(資料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孩子天賦的性格不一樣,基本上可以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兩大類。我慶幸有養育這兩種不同性格孩子的經驗。在社交上,外向型性格的孩子是比較搶風頭的,我女兒性格外向,小時候帶她參與社交活動,她總能得到活潑聰明的美譽。兒子則是較內向和慢熱,很多時候帶他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他總愛在旁觀察,等到他有安全感和願意參與活動的時候,往往已經是聚會的尾聲,別人都準備回家了!

我曾經帶他們兩兄妹到文化博物館去參觀,當中有一個設計像是一個小山洞,上面是一個玻璃魚缸,小孩子低下頭走進去後可以站起來,再回頭便可以透過玻璃與在外面的父母朋友打招呼。這個設計是我兒子最先看見的,他在外面站了一會兒也不敢把頭鑽進去山洞裏。後來妹妹也發現了這個設計,她想也不想就已經衝進去了,然後在裏面笑著和我們揮手。兒子看見妹妹走進去,他才跟著走進去,享受這個設計的樂趣。

現職大學講師的何慧明,憶述兒子小時侯性格內向,未能將自己的真正能力展示出來。(紅出版社提供)

在這個社會,主動及愛說話重社交的孩子是有優勢的,特別在入學面試的時候,若果孩子能夠自如地與考官交流與及表達自己,是能夠贏取很多分數的。問題是內向型的孩子需要時間熟悉環境及與別人建立關係,才能將他們真正的能力呈現出來。要在面試這麼人工化及短暫的環境考核內向型的孩子,這對他們是不利的。

記得兒子升中學的時候,學校的英語老師與他面試後將他安排在英語B班,英語B班是為小學主要為廣東話授課的孩子而設的,我兒子自小學一年級已經就讀雙語小學,每年都有一位英語為母語的班主任授課,在這個環境下就讀了六年,再差勁也不可能在聽說方面跟廣東話授課了六年的孩子一樣。他上課後回來告訴我他英語班的同學是聽不懂老師說什麼的,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英語老師,告訴他我兒子的學習背景,並且期望他重新評估我兒子的英語程度。結果第二天老師便把他轉到英語A 班去了,弄出這麼一個大誤會,我相信是兒子在面試時的表現比較沉靜和被動,未能將自己的真正能力展示出來。

何慧明認為很多父母擔心子女性格內向,會影響他們的入學面試表現。(資料圖片)

內向的孩子好像未能即時把握眼前的機會去表現自己,這會令父母擔心他們面試的表現,萬一不理想,可能因此失去入讀名校的機會。於是,坊間出現了很多幼兒面試班,教導孩子如何與人對答,期望孩子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我曾經與一位內向型的幼稚園高班孩子閒談,她有接受面試培訓,我問她假期做了什麼,她熟練並豐富地一下子回應我,像是背誦出來的機械式答案,不似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的自然回答。學校考試有標準答案,現在似乎面試也有度身訂造的標準答案呢!

管教策略與家長的價值觀是分不開的。我不是一個成就導向的家長,我重視孩子的個人成長和心理發展。雖然眼見兒子因著他內向的性格一次又一次的吃虧,但是我不想他走捷徑。我相信成長是循序漸進的,我會不斷鼓勵他擴展自己,多和同學交流及聚會,我同時學習接納他這個個性,不要因為怕他吃虧而急功近利地期望改變他的特質,令孩子變成父母理想中的孩子,而不是真正的自己。孩子要學習認識自己,接納並欣賞自己,並且慢慢擴展自己的特質。我想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內向是有問題的。家長心急的催谷可能會令孩子變得不欣賞自己的性格,或是不喜歡自己。

家長若心急催谷子女學習變得「外向」,有可能令他們因此否定自己。(資料圖片)

內向型的孩子就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鮮花,驟眼看是沒有什麼令人覺得驚豔的地方,只要你願意耐心等待,當它盛放的時候,旁人便能察覺它的美。令到一朵含苞待放的鮮花加速盛放,有這個必要嗎?加速了它的盛放,會否也加速了它的凋謝呢?「欲速則不達」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我兒子較內向,我等到他升上中學,他才比較多主動和我分享他學校的經歷。隨著他年紀漸長,他常常主動和我深入地討論他的經驗和看法。等到他上高中,我才更頻密看見他會與朋友外出活動,並發現他有一些好朋友。他不但呈現他的思維能力,也展現他的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拒絕自己內向型的性格。他最近告訴我他發現社會上很多出色的領袖都是內向型性格的人。他見識到內向型性格的人一般是較有深度的,能夠深入思考問題,若在工作上發揮,是可以帶領及管理公司的。他對這個發現感到興奮,期待著繼續把自己的優點發揮。面對一個內向的兒子,我選擇讓他做回自己,按他的步伐成長,享受發現自己優點的喜悅和盼望。

(以上是《找快樂的孩子——快樂與卓越並行的教養》的內容節錄)

書名:《找快樂的孩子——快樂與卓越並行的教養》 ,作者: 何慧明及陳煜丹夫婦。(紅出版提供)

作者: 何慧明及陳煜丹夫婦

何慧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學士、碩士和哲學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文憑。作者曾任全職社工、全職義工、全職媽媽、全職博士生,現職全職大學講師。作者曾於不同的機構、學校和教會進行精神健康、家長教育、個人成長和輔導等課程及講座,作者以媽媽、社工及學者的多元身份和角度分享教養的智慧。

陳煜丹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士、英國利物浦大學教育碩士、中國神學研究院基督教研究碩士。作者從事中學教育二十多年,曾於2001年獲得中國助學基金「香港傑出教師選舉」優異獎及於2012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傑出藝術老師」獎。作者擅長於子女管教、美術教育、性格發展、調解及恩賜事奉的範疇,曾出版《美育——全人教育的鑰匙》一書。

出版社:紅出版(青森文化)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