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光專指奧巴馬都「摸底」 稱傳媒妖魔化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橫洲公屋發展計劃近日備受關注,政府與區議員及鄉委會成員等地區人士「摸底」會面,更是公眾焦點。
新聞統籌專頁馮煒光今日於《頭條日報》撰寫題為「誰在唧牙膏?某些傳媒」一文,指「摸底」「是全球通行做法」,又指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法案前,也會派官員與持份者「摸底」。

馮煒光(左)稱「摸底」是全球通行做法。 (資料圖片)

政府被揭多次就橫洲公屋發展計劃與鄉紳「摸底」,最終政府目標興建1.7萬個單位,變成第一期明確興建4,000個單位,候任建築、測量、都市規劃界及園境界別立法會議員姚松炎反駁曾批評此為閉門諮詢。早前房署亦回應指,曾與五名鄉事派人士「摸底」,費用由公帑支付。馮煒光在文中反駁「摸底」被妖魔化,「甚至說成政府不做諮詢」,認為政府在諮詢程序上有收過反對意見,亦「證明市民知悉橫洲第一期發展及有表達過意見」。

馮又在文中批評有傳媒「不斷搬龍門」及「唧牙膏提問」,意圖「抹黑和人格謀殺梁振英」,認為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受人身威脅後,警方已大舉掃蕩黑社會。他又指傳媒因此在朱人身安全上「無文章可做」,才轉向指政府向鄉事勢力屈服。馮又稱,政府用數天時間整理文件及召開跨部門記者會回應,是最可取的做法,但最終傳媒批評政府「反應慢」,是侮辱市民智慧。

王永平撰文提出橫洲「摸底」三大疑惑

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亦於報章撰文,提出橫洲「摸底」的三大疑惑。他指「摸底」絕不應用來代替政府在推行重大政策前的正式諮詢,而摸底後更不應因有人反對便決定押後推行計劃,反而應整理所有正反意見,再進行公眾諮詢,讓所有市民都有機會提出意見,才作最後決定;他又質疑特首梁振英「虎頭」(主動要求主持工作小組)「蛇尾」(根據部門建議立刻擱置計劃),難免令人懷疑橫洲事件另有內情。

另外兩項疑惑分別是政府於宣布建屋前,在涉及棕地上有進行「摸底」,但於非原居民的綠化土地上卻選擇不「摸底」,予人厚此薄彼或欺善怕惡的疑慮;最後一項是既然特首親自處理橫洲項目,但當「摸底」過程未能說服對方時,政府的高官局長,甚至特首為何不進一步「摸底」,以尋求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