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慣大不同 大學生如何與室友共處?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嶺南大學早前有中港宿生因文化差異而起爭執,翻查資料,本地大學宿位稀少,要住宿可謂「爭崩頭」;難得可以住宿,面對文化、生活習慣大不同的室友,宿生之間如何可和平相處?

「大學五件事」是讀書、上莊、住宿、戀愛及兼職,舍堂生活對大學生而言,相信相當重要。(資料圖片)

嶺大學生:生活習慣唔同,夾硬住埋同一層

嶺南大學霍藻棉樓(Hostel B)早前有內地生,因不甘同層宿生深夜時份仍然吵鬧,拍片上載後批評吵鬧學生為「廢青」,其後反遭指責為「支那狗」。住在同層宿舍的Donald曾向《香港01》表示,當時「成層好兄弟」正在慶祝宿生生日,故相對平日嘈吵,「通常有班住耐啲、玩Hall Camp(宿舍迎新營),會比較熟絡……可能佢(拍片者)想靜,但我哋嗰層慣咗2點鐘都未瞓」。

「生活習慣唔同,夾硬大家住同一層……有啲人慣咗嗰個時間先active啲,有啲人覺得好嘈,就會投訴。」
嶺大學生Donald
嶺大早前發生中港宿生爭執事件。(google圖片)

大學宿舍舍監:爭執多源於生活習慣差異

浸大楊振寧堂舍監、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副主任余堅文博士向《香港01》表示,中港學生之間出現爭執,多因生活習慣差異,如本地學生多較晚睡,「peak hour係凌晨1至3點」;加上說話聲線較大,偶爾會引致內地生或外國交換生不滿。但據他所知,不少內地生均努力融入香港文化、學習廣東話,爭執、矛盾並不常見,「人與人之間一定有differences(差異,)唔係因為地域、文化差異。」

大學生:室友是一份責任

在宿舍房間挑燈夜讀、與宿友打麻將、聊天,住宿舍對不少大學生而言,相信是難忘回憶。但面對生活習慣差異,大學生又如何與室友相處?

Chris形容,當室友是一份責任。
「Roommate呢樣嘢都係責任嚟,你揀得同佢做roommate,就應該好好地同佢相處。」
港大學生Chris

Chris形容,室友對他而言就如家人、兄弟,「唔係真係屋企人嘅屋企人……佢會唔收錢咁畀麵我食,會幫我洗碗」。他認為宿生亦有責任與室友打好關係,「你揀得同佢做Roommate,就應該好好地同佢相處」。

港大學生Jerome表示,可否與不同背景、文化的室友相處,要視乎對方性格是否活躍。
「我都當咗佢哋係家人,有幸喺呢個宿舍,喺大學呢四年相遇,都覺得係好幸運嘅一件事。」
港大學生Jerome

Jerome過往數年曾與捷克人、台灣人同房,對於文化差異會否影響與室友相處,Jerome認為要視乎對方性格,「睇佢多唔多講嘢、願唔願意接觸我哋文化;如果佢願意接觸,都會好活躍」。

大學生申請宿位「爭崩頭」

嶺大宿生爭執引起網民熱議中港矛盾。翻查資料,本港大學宿位不多,宿生往往需「爭崩頭」(見表);有報道指2012/13年度八大資助院校宿位共約3.35萬,但卻有多達5.6萬名大學生申請,當中近2.25萬人無宿位。

另一邊廂,大專院校往往承諾向內地生提供一至三年不等的住宿安排,如港大承諾為非本地生安排首年宿位、中大則承諾向非本地學生提供3年住宿,加上中港矛盾日漸尖銳,本地網上討論區中,內地生不時被指摘「爭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