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古國憑空消失變荒城 分析湮沒之迷 背後與這「瘟疫」有關?

撰文:夏洛特
出版:更新: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詩人王昌齡曾以這樣一句詩來形容樓蘭與古代中國的敵對關係。作為早期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樓蘭與中原政權關係並不友好,雙方有過多次對戰。可沒料到的是,前者後來在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800多年的文明被埋於漫漫黃沙之中,滅國原因至今成謎。歷史學家普遍相信這與水源流失、瘟疫「熱窩子病」橫行有關。

樓蘭古國消失的原因眾說紛紜,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資料圖片)

專門分享懸案的Youtuber「小烏」曾就樓蘭消失之謎作講解。據《史記》、《漢書》等史料記載,樓蘭大約建立於公元前176年,自張騫通西域開始,成為漢代絲綢之路的必經地點。漢朝絲綢、茶葉以及西域駿馬、葡萄等,早期都會經過樓蘭進行交易。

據《漢書·西域傳》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由此可知,當時樓蘭比之西域其他只有數千人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大國。

樓蘭古國早期與漢朝關係並不友好。(資料圖片)

在漢與匈奴之間搖擺

然而樓蘭與漢室關係並不友好,前者多次於匈奴及漢室之間搖擺不定,更曾「攻劫漢使王恢等,又數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漢使」,妨礙漢人前往西域通商。漢武帝為此下令出征樓蘭,將領趙破奴帶同約700人活捉樓蘭王,並震懾後者送質子至長安求饒。但隨後樓蘭王又與匈奴裡應外合,攻擊想征赴匈奴的漢朝軍隊。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後來漢代軍官傅子介藉口商議賞賜一事誘惑樓蘭王接見,並在酒席間殺死後者,另選出一名親漢朝的樓蘭王,兩國關係才開始改善。後世不少詩人為此將樓蘭視為假想敵,唐代邊塞詩,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都體現出詩人想立功邊塞、封侯拜相的渴望。

+10

樓蘭後期依附在漢室政權下,偏安一隅,漢宣帝時更下令在該國設置西域都護府。惟及至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魏太武帝為更暢通連接中原和西域,竟選擇滅掉樓蘭,將其改為郡縣制治理。至於為何樓蘭在公元630年人去樓空淪為荒城,歷史學家則有不同見解,其中有指與以上提及的戰爭有莫大關係,另也有水源流失、瘟疫滅國等說法。

👇👇👇按圖了解樓蘭神秘消失的可能因由👇👇👇

+8

無論如何,樓蘭古國自此被黃沙掩蓋,至1930年代才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意外發現。各國考古學隊洶湧而至,並將大量文物如新石器時代的銅器、陶器、石斧、錢幣等運出國外。

樓蘭古國至1930年代方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意外發現。(Youtube頻道「腦洞烏托邦」影片截圖)

樓蘭遺址則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98年開放予遊客參觀。然而昂貴票價(每人3000人民幣,另徵遺址保護費500元)及繁瑣的申請手續,被指讓不少遊客望而卻步,至今僅有不足5萬人到過該地。

【本文已獲「腦洞烏托邦」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