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貘日】貘你不知道的5件事 長大後會變色?

撰文:黃樂怡
出版:更新:

今日(27日)是世界貘日。貘(音:莫)看起來像一隻有長鼻子的豬,但原來貘是奇蹄目貘科動物,比較接近馬和河馬。
台灣人氣插畫師Cherng所畫的就是馬來貘,到底貘是怎樣的一種動物?

11日大的嬰兒馬來貘與媽媽生活在東京的動物園。(路透社)

列為頻危物種 屬古老動物

貘是草食性哺乳類動物,一共有4個品種,分別是山貘、中美貘、南美貘、及馬來貘。科學家相信過去幾百萬年來,貘一直變化不大,歷史悠久。但由於被過度捕殺,加上生態被破壞,現時4種貘全部屬於頻危物種。

用長鼻子洗澡吃水果 爬隧道覓食助植物生長

貘的長鼻子其實是鼻子和上唇,用來抓住樹幹、清理身上的樹葉和採摘水果。貘習慣在每天早上及晚上進食,在叢林中自己開闢隧道,尋找水洞和資源豐富的覓食地。當穿過隧道時貘或會排便,糞便中有水果核,變相協助水果播種,促進植物生長。

擅長游泳 泥漿打滾除扁虱

貘喜歡浸在水池中降溫,亦擅長游泳,可以潛水吃水中植物。貘亦不時會在泥漿中打滾,據指可以幫助除掉皮上的扁虱。

18日大的嬰兒馬來貘Simba和媽媽在雅加達一個動物園中暢泳。(路透社)

體重可達800

貘一般壽命是25至30歲,高度約29至42寸,體重由500至800磅不等,耳朵邊呈白色。4個品種居住環境略有不同,各有特徵。

初生貘有斑紋作保護色

4個品種的貘年幼時都有黑白色斑紋作保護色,長大後視乎品種就會變成啡色、灰色或黑色,而馬來貘就較特別,上身和四肢黑色,後背呈白色。

中美貘  : 中美洲陸上最大哺乳類動物

中美貘是中美洲陸上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一般長2米,高73至120厘米,重300至800磅。中美貘臉頰和喉嚨呈奶白色,而臉頰位置有一顆黑色斑點。

中美貘臉頰和喉嚨呈奶白色,而臉頰位置有一顆黑色斑點。(World Tapir Day圖片)

馬來貘 : 身體黑白色 近年數量急速下降

馬來貘是體型最大的貘,顏色亦最特別。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前半身和四肢都是黑色,而後背則是白色,通常雌性馬來貘體型比雄性更大。過去3代(36年),因棲息地被破壞,馬來貘整體數目下跌5成。

雌性馬來貘Denise(左)和雄性馬來貘Berani(右)生活在費城一個動物園。(路透社)

南美貘 : 後頸有冠 棲息在亞馬遜雨林

南美貘全身啡色,臉頰位置較淺色,而且後頸有個矮小的冠,亦是4個品種中現存數目最多的。南美貘棲息在亞馬遜熱帶雨林及南美的河流附近。

4周大的南美貘Ailton和媽媽在德國漢堡的一個動物園中散步。(路透社)

山貘 : 生活於高山 數量最少

山貘是體型最小,而且數目亦最少的貘。與其他品種不同,山貘生活在高山位置,因此毛髮較厚,一般是深啡色或黑色,嘴邊呈白色。山貘通常高0.75至1米,體重約300至550磅。

山貘毛髮較厚,嘴邊呈白色。(World Tapir Day圖片)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World Tapir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