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團隊連環出現公關災難,原因何在?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林鄭月娥歷年來在官場好評如潮,素有「好打得」的美譽,用人以能力為先,曾經與她共事的政務主任都讚許她。歷任社會福利署長、常任秘書長、派駐倫敦、發展局長,到過去幾年官拜政務司長,履歷可謂無懈可擊,按道理絕對有能力和條件勝任行政長官一職。
可是為什麼在梁振英宣布放棄連任後不到一個月,林鄭月娥卻連番出現公關災難,網民對她的印象轉趨負面,民望也一直未見重大突破。歸根究底是中聯辦和梁粉全面進駐她的核心團隊,而他們最不在乎的偏偏就是民意。重用梁粉大有可能會將林鄭月娥的競選工程推向死角。

林鄭月娥近月連番出現公關災難,網民對她的印象轉趨負面,民望也一直未見重大突破。(資料圖片)

為何故宮選址西九 繞過政府招標程序​

林鄭月娥上月兩度訪京,主要為了把故宮項目引入香港,網民和媒體大多着眼於缺乏諮詢的部分,而忽略了為什麼選擇故宮落戶西九。

與中聯辦和梁振英稔熟的恒隆集團主席陳啟宗和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一直都為故宮修復出錢出力,捐款數以億計,在國家層面和文化保育工作上確實貢獻良多。但由政務司司長一手促成故宮在西九建館,而沒有考慮其他的博物館項目,或者進行公眾諮詢。而最令公務員團隊感到驚訝的是,康文署在消息公布後,大規模的推廣故宮的展覽,甚至在香港站投放大型的廣告。

根據政府《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訂明,「政府如採購價值超逾143萬港元的貨品或一般服務、超逾300萬港元的顧問服務,以及超逾700萬港元的建造及工程服務,一般須採用公開競投的招標程序,以獲取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投標書。與《世貿採購協定》一樣,只有在指定的特殊情況下,才可採用有限度招標(即單一招標或局限性招標)程序。」

另外,只有在「時間極為緊迫、基於保安理由、保護專利、保障版權或其他獨有權利,又或為確保所購貨品或服務能與現有在首次採購時購買的器材、軟件、服務或裝置互換及互用」才會使用單一招標或局限性招標。

在今次故宮設館事件中,個別親梁的建制陣形和媒體,評論員都以中國文化作包裝來繞過一般政府的招標程序。當年西九文化區都有三間公司,Foster + Partners、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和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參與,何以今次耗資35億的項目可以不經招標就落入嚴迅奇的團隊手中。

假如大家翻查西九董事局的成員,就更加明白箇中因由。夏佳里是董事局副主席,同時盛傳是林鄭月娥的競選辦主任。經民聯代表,立法會工程界議員盧偉國,文化界代表馬逢國等是中聯辦和梁振英的支持者已經是公開秘密。所謂的董事局決定,到各個成員以其他身分為故宮落戶西九說項,其實正正說明,故宮落戶西九原本是梁振英爭取連任的項目,現時過戶林鄭,只是重新整合梁振英支持者和勢力的劇本。

假如大家翻查西九董事局的成員,就更加明白箇中因由。夏佳里是董事局副主席,同時盛傳是林鄭月娥的競選辦主任。(羅君豪攝)

梁粉過戶林鄭 主導選戰公關策略

梁振英放棄參選,不代表背後的金主,支持者和團隊就瓦解。他們遍布各個政策委員會,也有不少等待加入下屆政府。林鄭月娥有別於以往退休保障諮詢,或如發展局保育方案招標等,反而參考了梁振英的「成熟一項推一項」的行事作風,這大大違背了政務官系統的工作模式——由下而上、廣納民意、了解地區和社會所需,才由部門高層或行政會議去決定和批核。故宮落戶西九,正正是林鄭月娥正式繼承梁振英政治遺產的第一步。

在這樣敏感的時間作出如此決定,筆者不會認為是中央以此文化侵略香港,而中央決策者絕不是香港政治尋租者的水平,如果真的要扶持下屆行政長官,大可利用經濟和其他手段去統戰,斷不會用故宮項目作為禮物。反而是林鄭明目張膽的將一個文化項目,直接交給曾經為梁振英負責多項建築項目的設計師和團隊手中,既為梁營金主和支持者背書,證明自己是可靠的盟友,以爭取他們的支持,也順便向中央交功課,以證明自己在推動國情教育和中華文化盡心盡力。

早前《香港01》報道,林鄭月娥的核心團隊會以高級公務員為首,作技術和政策支援,但終究行政長官選舉需要選委投票支持重於一切,所以她更逼切的是組成強大的競選辦和團隊。臨急臨忙又如何能找到優秀的公關人才願意辭職輔政?所以近日多番渠道都引證,不少建制派已經準備就緒,盛傳林鄭月娥星期四辭職後就開動。

中聯辦和梁粉積極尋找機會為林鄭月娥發動文宣攻勢,從傳統的建制報章,到網上社交媒體平台,都全力支持林鄭的決定。陸陸續續在不同的whatsapp、微信群組、建制多個Facebook專頁,也頻頻發功攻擊林鄭的其他潛在對手。而梁營背後其他人士也重整勢力,以新的智庫和公關公司為她出謀獻策,主導這個月和未來七十多日的公關策略。

林鄭月娥民望跌至上任司長新低,梁振英宣布不連任後評分回升。(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思路繼續沿用梁特模式 中聯辦發功

這個公關團隊在多份報章暗示,中聯辦已經認定林鄭是下屆特首,這不是跟幾個月之前認定梁振英連任的套路一樣嗎?筆者熟識不少政治公關的人才和前輩,大家都笑說,還不是那些人,策略和做法都離不開那些。

本來,故宮的公關事件還未完結,但新年剛過就急急腳又宣布要在落馬洲河套區建立創科園。整個思路繼續沿用梁振英由上而下的管理思維模式,認為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利於民就盡快出台爭取民意和支持,結果只是深化民怨和讓市民更加覺得,假如未來讓林鄭月娥上台,只會有更多類似的項目強加在香港人身上。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開出下任特首的四大條件:「愛國愛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擁護」。當不少「梁粉」轉營成為「奶粉」,透過多個渠道和媒體批評曾俊華只有港人擁護,得不到中央信任;又批評胡國興沒有管治經驗,藉此希望造就林鄭月娥成為唯一的建制參選人時,他們忽略了21世紀的民心轉向和成熟的公民社會所扮演的角色。

應讓兩個建制候選人 爭取支持高票當選​

港人擁護雖然是特首眾多條件中最後一項,但審視過去三任特首,從董建華因五十萬人上街遊行而腳痛下台,曾蔭權最後一年捲入一系列醜聞而民望大跌,以至最忠誠的梁振英因路線手法過於激進,長期民望處於低點而放棄連任;我們就可看見,行政長官除了向中央負責以外,還有照顧七百多萬人的利益和想法。 

目前中央要面對十九大的換班、美國新總統就任、全球政經局勢不明朗,以及國家大力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等,香港需要一名能接通全球,同時穩住民心的領袖,假如在他/她的帶領下,香港能聚焦本地經濟發展,促進民生就業,倒是為中央減少一份煩惱。換位思考,如果要走極左建制派或梁粉的劇本,逼令中央只讓一個人參選,保證夠601票的話,為什麼不可以讓兩個建制候選人入場,爭取中間派和泛民的支持,高票當選,以證明中央的開明和對鼓勵真心服務香港的人能重新歸向政府體制。

權力,只是政治的一部分;良好的管治,才是政治的基礎和核心。有些道理顯淺不過,可惜自12月中從梁營轉陣的幕後玩家卻未必看清,原因是他們只顧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忽視了整體香港人的未來和中央對港的規劃。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