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來稿】財爺的去與留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如果候選人沒有中央的信任,對選舉可能更多地帶來傷害,而不是積極有益的效果,不但是兩敗俱傷,而且更受傷害的,是香港的整體利益。去馬固然需要勇氣,但不去可能更需要勇氣和承擔。孰去孰留,當思之慎之。
金曉虹
(資料圖片)

文:金曉虹

截止本文落筆之前,我們的「財爺」曾俊華先生的辭呈尚未得到中央的批准,距離財爺提出辭呈已經超過1個月。而他的對手,葉太和胡法官已經正式公布參選。最大的潛在對手,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已於今日(1月12日)正式向特首提交辭呈,為參選做最後準備。此時此刻,財爺的處境顯得尤為尷尬。

要說中央支持財爺出戰吧,上一屆爭取參選的政務司長唐英年,他辭職只等了幾天就收到中央的批准。要說中央不支持曾先生出選吧,有些人說如果中央不支持他,怎麼會在1999年任命他出任海關關長,又怎麼會出任特區政府的第三把交椅——財政司長近10年?如果中央對他沒有足夠信任,又怎麼可能任命他擔任如此重要的職位?

這種說法看起來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細分析一下也有點文不對題。王光亞主任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行政長要具備四大條件,所講的「中央信任」,恐怕不只是單純「愛國愛港」這麼簡單。譬如老闆要任命總經理,他不會光看某人在低層崗位做的好不好,而一定會綜合考量此人能否勝任總經理的職位,老闆能不能信任他,不是光在低層職位做得好就夠了。

行政長官也是一樣,得到中央信任至少要具備如下兩種能力:第一,上傳下達、下情上傳,能夠成為連接中央和香港社會的橋樑;第二,具有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的能力和施政理念。不是曾經擔任為特區政府的高官,就一定能夠勝任行政長官,獲得中央政府的信任。王主任又講,「中央會觀察各位參選人,認真分析和研究各位參選人的施政理念和取向」。香港社會這幾年一直在猜測哪個會出來「跑馬」,中央政府也是一樣,一定會長期觀察、反復研究合適的、可信任的人選。「中央信任」絕對不是一個符號化的東西,而是代表了中央對候選人理念、能力乃至品質全面的肯定和信任。而中央如何表達,恐怕也不會拿個「大聲公」周圍講,然而聞弦歌而知雅意,中央遲遲不批准財爺辭呈,或者中央很快地批准了林鄭司長的辭呈,其實也是一種內涵相當豐富的表態呢。

財爺的優勢是比較「貼地」,給社會觀感比較溫和,較能彌合修補社會現時的對立狀態。(曾俊華FB專頁)

不去馬可能更需要勇氣和承擔

假使拋開中央信任這一條不談,財爺的優勢是比較「貼地」,給社會觀感比較溫和,較能彌合修補社會現時的對立狀態。但是他多年來在財政司位置上似乎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建樹。這種小政府審慎理財的理念對外看來,是不想挑起太多爭議性話題,不想承擔責任。正所謂「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特別在梁振英政府時期,財爺大玩Facebook和社交媒體,相反對政府所做的涉及政治、社會、民生的敏感性話題不作表態,或者甚至做出相反的表態。如此「玩個性」,到底是與現任特首對抗,特意塑造獨立形象,還是真正與香港市民心連心?還記得曾是財爺上司的前港督彭定康評價財爺是「一個很好的私人秘書」,含義似乎很豐富。不禁要問,財爺如果真的當上特首,總是要直面複雜的政治問題,到了那個時候怎麼做呢?

無可否認的是,現在有一批支持財爺的聲音來自泛民陣營。泛民可能會投票給財爺,到底是因為真正認同財爺的理念和手法,還是只是用來做交易的手段,想要財爺作出一些對泛民有利的讓步,亦或是只想搞搞局,不想讓中央真正信任屬意的人當選呢?

聽講中央已經多次試圖勸退財爺,但財爺仍然堅決「去馬」。財爺的勇氣值得欣賞。從目前形勢分析,財爺與林鄭拿到150選委提名門檻的難度並不高,但誰都不好說穩贏。如果擔心落敗的一方因此就去找泛民選委做「枱底」交易,很可能的結果是永遠失去了中央的信任。即使勉強取得601票,中央也有很大機會不會任命。

如果候選人沒有中央的信任,對選舉可能更多地帶來傷害,而不是積極有益的效果,不但是兩敗俱傷,而且更受傷害的,是香港的整體利益。去馬固然需要勇氣,但不去可能更需要勇氣和承擔。孰去孰留,當思之慎之。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