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當選.博評】林鄭招攬曾俊華,有四大好處!

撰文:李道
出版:更新:

對於林鄭月娥來說,招攬曾俊華出任政務司司長,至少有四大好處,並可以十二字總結:「真同行、真新風、進可攻、退可守」。
前文《林鄭下一步應做甚麼?》簡單提過相關建議,本篇則來個更進一步的演繹。

【李道:林鄭下一步應做甚麼?】

林鄭月娥招攬曾俊華出任政務司司長,至少有四大好處。(資料圖片)

何謂「真同行」?

「同行」乃林鄭競選口號,她亦三番四次重申,包括在當選感言裡說:

我組織管治團隊的原則是廣納賢能、用人唯才。只要有心、有力、有承擔服務香港,不論派別,我都會誠意邀請他們加入。

的確,要想兌現「真同行」而非「真獨行」的選舉承諾,林鄭好應招攬曾俊華。事實上,試問還有甚麼人選,更能滿足到「行政吸納政治」?在林鄭已是藍營共主的基礎上,她要想吸納政治光譜上的其他顏色,招攬曾俊華絕對是個最佳選擇。

首先,曾俊華乃是主流民主派、以至主流黃營媒體的「all in」對象;反過來,不論胡國興抑或梁國雄,都無此政治魅力與能耐。更重要的是,曾俊華得到主流民意的普遍擁護,由黃營到綠營的民望都錄正值。可以看到,單單邀請曾俊華一人入閣,恐已遠勝招攬其他「中間派」以至個別泛民黨員了。

本來,曾俊華重返政府的最大顧慮,乃擔心支持者會掉轉槍頭,對他由愛轉恨;然而,經過前文初試水溫,發現絕大多數回應都支持他重作馮婦,結果無疑充份顯示市民對他依然不離不棄。相對而言,觀乎市民反應,林鄭亦能因此受惠,可以展現出開明、包容的一面,對於提高中央形象亦有幫助。

何謂「真新風」?

林鄭倘能招攬敗選對手,就正好符合她要注入管治新風氣的選舉承諾。

不必諱言,上屆特首選舉過後,梁營與唐營的撕裂一直存在,這對建制派造成極大困擾,所謂建立「香港營」也從沒兌現。如果林鄭願與曾俊華「同行」,不單有利建立「香港營」,除此以外,還可望真正樹立管治新風氣,為往後的特首選舉設下先例,勝選者都不會抗拒與敗選者攜手合作。

這個「真新風」實有必要。在香港未有普選的情況下,特首選戰由建制派對建制派互相對撼,無疑份屬一種常態,回溯過去幾屆便正如此;所以,為免建制派再因特首選戰而撕裂分化,由勝者招攬敗者(或其主要支持者)入閣實乃一條出路。若然戰局是建制派對非建制派的話,招攬動作亦有利團結和諧,更莫說如果後者民望較前者為高了。

今屆選舉正是一大契機,為香港樹立「Bipartisanship」的管治新風氣——即由兩黨或跨黨組成政府。事實上,這在其他民主成熟地方,本來就是正常不過的,亦為有效管治及團結社會的應有之義。畢竟,民主雖是少數服從多數,但卻不必然是winner take all贏者全得,不同候選人總代表了不同聲音。現在,尤其考慮到曾俊華的建制背景與廣泛支持度,由林鄭招攬入閣實是真正開創新風氣的大好良機。

況且,有一點非常值得考慮,就是邀請曾俊華出任政務司司長,實乃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操作。

先談「退可守」。眾所周知,政務司司長一職,其實可以很「hea」。最佳例子,莫如擔任政務司司長時的曾蔭權,竟被投閒置散作為「全城清潔大隊長」。事實上,比較每年制訂預算案的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所握實權或恐更低。然則,安插曾俊華在此,對林鄭施政根本不會構成重大阻礙,亦不會出現所謂守財奴不肯投放資源的狀況。一旦林鄭發現彼此無法合作,則完全可以「退可守」將他邊緣化,也就是說,曾俊華入閣的負面影響絕對能夠降至最低。

進一步言,林鄭還能夠「進可攻」。例如,要求政務司司長負責重啟政改,以至為23條立法等等——又有何不可呢?當年身為政務司司長的林鄭,就被特首梁振英推上政改戰場了。何況,下屆政府由曾俊華負責政改,豈不是個理想選擇?從好的角度看,他便有可能成功凝聚到各界共識,從而為香港帶來普選;當然,作為特首的林鄭,背後也絕對有功可領。即使曾俊華鎩羽而歸,對於林鄭亦有龐大緩衝作用,好像梁振英可以躲在林鄭之後一般。換言之,林鄭總能趨利避害;箇中盤算,或許正跟梁振英當年一致,不必過份擔心功高蓋主或失敗妨主。而退一萬步說,曾俊華倘能成功,自是他有過人本事,那麼,林鄭在心服口服之餘,她得以名留青史作為實現普選的特首,又豈不與有榮焉,特別是對香港民主發展感到欣慰?

所謂「進可攻,退可守」,正是養虎為患的相反;畢竟,與其讓曾俊華成為「民間特首」,把他拉入建制其實更易監控。

總的來說,林鄭招攬曾俊華出任政務司司長,無疑可望帶來極之吸引的好處。但當然,究竟林鄭是否願意?曾俊華是否願意?另外,市民會怎樣看?中央又怎樣看?凡此種種,正是最後所謂事在人為的因素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