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談淺唱不夜天|陳恩碩讓舞台劇變成港人生活一部份

撰文:曾潔盈
出版:更新:

繼上年Cy Leo何卓彥訪問中的一句︰「差不多一出世便開始吹口琴。」今期主角陳恩碩就在三歲時便已經受兒童劇啟蒙,今年也才26歲。陳恩碩畢業於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主修戲劇,碩士學位同樣主修戲劇和劇場,可謂集編劇、作曲、填詞、導演及監製於一身的音樂劇天才。這是八歲前還是一舊飯的我所不能明白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陳恩碩三歲時,父母帶他看詹瑞文的兒童劇,因而在他心中種下舞台劇的種子。

6位演員分飾接近50個角色

陳恩碩感恩地說着︰「我父母真的很好,他們給了我信念、信仰,還有很大的空間。我記得小時候考試,他們會帶我去迪士尼或海洋公園溫書,條件是我考到基本成績便可。他們對我最大的要求,只是做好自己便可以。在我讀大學前,他們已經給予我很多意見,逐點幫我分析在港與出國留學的利弊,引導我自己思考前路該怎樣走。」單靠財力也未必能贏在起跑線,父母使孩子幼秉庭訓尤其重要,當然,如果沒有主角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注定難成大器。

《我們的青春日誌》以連場歌舞建構而成青春澎湃的音樂劇。

這明明是音樂專欄,為何好像在談育兒教育。在訪問前,筆者看了陳恩碩的網上資料,發現他三歲的時候,父母帶他看了詹瑞文的兒童劇《錫錫啤啤熊》。之後,他便好像爬藤植物般,與舞台建立一種無限延伸的關係。五歲開始,他在家中客廳搭建小舞台自娛一番,後來父母更讓他參加香港兒童音樂劇團,直至十五歲開始,因為轉聲而不能再當演員,他便開展當導演的夢想。

《我們的青春日誌》是小劇場的大製作,勢成香港劇場發展中長壽舞台劇的里程碑。

他在17歲寫下《我們的青春日誌》,2018年一人擔任編劇、作曲、填詞、導演及監製,《我們的青春日誌》舉行了20場試演;2019年上演了10場;2020年詢眾要求再度上演,首44場門票全部售罄,惟上演至27場時,因疫情關係被迫取消。2022年,他捲土重來,正式以香港首個長壽音樂劇登陸劇界,至今已上演超過三百多場,直至現在還是每星期於葵興Edge爆炸戲棚劇場公演六場。

《KO’S COFFEE的最後一小時》這套劇正是源自於另一套長壽音樂劇《我們的音樂日誌》。

今年,陳恩碩更得到鄭丹瑞加持,鄭丹瑞把自己80年代風靡全港的廣播劇神話《小男人周記》交到陳恩碩手上,讓他一手包辦編、導、曲、詞﹐改編成全新音樂舞台版,旦哥更親自擔任監製。該劇已於2023年3月28日率先試演(Workshop Production / Preview),陳恩碩認為讓觀眾首先在小劇場內觀看這齣全新音樂劇的雛形,可以讓創作及演出團隊汲取觀眾的意見,從而優化劇目內容。全劇由6位演員分飾接近50個角色,加上超過20首貼題幽默的原創歌曲,慢工出細貨,長命功夫長命試,相信這也是長壽劇創作形式的先天優點。

每區也有Long Run Show

陳恩碩說:「音樂對我來說具有療癒作用,所以每次聽到觀眾說在我的劇內得到治癒,我都會感到非常滿足。我最喜歡的音樂種類必定是音樂劇,因為在一個音樂劇裏包含了多種音樂類型。現在我也會作曲、填詞、甚至擔任音樂總監,參與劇中每一首音樂作品的製作,包括樂器運用、場景設計等,最後錄製的劇目專輯大碟,也是由我擔任唱片監製。

杜小喬在《我們的青春日誌》中挑戰演技,一人分飾多角,難度不容少看。

在作曲填詞方面,其實我只鍾情編寫音樂劇的歌曲,因為我的作品主題通常圍繞着我的音樂劇故事,至於其他的抒發,我沒有太大興趣。說清晰些,我是一個音樂劇創作人。我的音樂劇作品,曲式上也偏向跟隨西方的音樂劇風格,原因是音樂劇畢竟是來自西方。至於填詞方面,我不需要文縐縐的填詞方式來彰顯文化水平,反而會選擇較為貼地親民的口語化。如果能夠做到簡單易明,但又有層次內涵,這才是真正的功力。我不是說我已經做到,而是我會朝這個目標發展,希望觀眾不用忙着看字幕,也能聽清楚歌詞的內容,騰出更多空間去細味。

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講述一批中六學生在升學考試和追尋夢想之間的矛盾,當中涉及對教育制度和家長壓制的批判。

長壽音樂劇絕對是由大眾選出來的保證,一個音樂劇如果能生存到一年,已經擁有實在的市場價值。正如今次《小男人周記》試演結束後,我就開始重新雕琢,把它變成另一套長壽音樂劇。葵涌已留給超過300場公演的《我們的青春日誌》,我希望可在其他區改建一個劇場成為《小男人周記》的據點,更希望未來香港每區也有一個長壽音樂劇場,並能在國際音樂劇場舞台上找到屬於香港的原創音樂劇!」

80年代廣播劇神話《小男人周記》將首度被改編成音樂劇,由原創人鄭丹瑞擔任監製,陳恩碩一手包辦編、導、曲、詞。

讓舞台劇變成睇電影咁方便!

第一次看完陳恩碩的《我們的青春日誌》,細讀手上場刊,才發現陳恩碩身兼編劇、作曲、填詞、導演及監製。陳恩碩笑說︰「從我第一次做導演開始,我便愛上了由零至一百的創作過程。其實在我上大學前,我也不太認識何謂音樂劇。第一年出國回來後,我不停地做了很多水準不高的劇,後來在外國看到一些劇場會花幾年的時間去製作,才把作品搬上大舞台。於是,我便開始構思﹐希望跟隨這種製作方法。編劇、作曲、填詞、導演及監製等各個工作單位的合作,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而製作音樂劇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絕對的統一性。一個音樂劇從劇本創作開始到製作完成,至少要數年的時間,養起一整個劇團的製作費十分龐大,但這亦有助將作品水準提高,讓效果更加成熟。但到底要養一組創作團隊負擔實在太重,所以我便決定由自己一人擔起。

音樂劇《小男人周記》中,有超過20首抵死賤格又浪漫的原創歌曲,徹底考驗演員。

這幾年,我一直用這方法創作,也試過三個劇目,分別是《我和青天有個秘密》、《我們的青春日誌》和《小男人周記》,托賴也反應不錯。另外,試演也是我很喜歡的方式,因為一個劇目一定有很多盲點,透過試演吸收業內人士和觀眾的各種意見,讓作品多方面也得到不斷改進。早在2018年,《我們的青春日誌》就在一個工業大廈中試演。近幾個月,《小男人周記》舞台音樂版也在試演中。」陳恩碩認為,香港雖然每年出產很多舞台劇,當中很多前輩的製作也很有質素,但奈何香港的市場太細,不少中小型藝團都做得非常吃力。快速擴大市場的唯一方法,就是吸納更多層面的觀眾。由此,要打破香港舞台劇發展緩慢的困局,他認為更需要「long run model」,把舞台劇普及化,變成港人的習慣,陳恩碩肯定地說着︰「要舞台劇變到好似睇電影咁方便!」

忘記26歲的Old Soul

上年6月﹐筆者獲邀到葵興爆炸戲棚觀看《我們的青春日誌》。在劇場大堂,我發現他們開設與劇目相關的餐廳,並推出紀念品。26歲的陳恩碩不僅是一位藝術家,還是一位不折不扣懂得營運、包裝與宣傳的製作人。他認為除了演員、工作人員、監製等,行業也需培育「劇場企業家」。畢業生未必能投身行業,亦未必能單靠舞台劇「搵食」。為了留住人才,他建議成立公司與團隊簽約,讓演員成為公司旗下的藝人,替他們接洽舞台劇以外工作,實行多元發展。當當,經營手法亦要跳出框框,好的商業模型更有助吸引投資者。

音樂劇《小男人周記》全劇由6位演員分飾接近50個角色。

他還曾經做過數十場《我們的青春日誌》給學校包場觀賞,他認真地說着︰「讓年輕人自小接觸舞台劇,將來便更有機會投身這行業。」對於三歲看了第一場音樂劇,被啟蒙開竅的他來說,舞台劇的永續性是一定的。在柴灣看《小男人周記》音樂劇試演的那天,筆者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有着林夕一臉倦容的文弱氣質。直至今次訪問,看着侃侃而談的他,時而青春地笑着談創作,時而眉頭深鎖地解說業界問題,時而滿腔熱血地談論實踐的鴻圖大計……回家完成訪問稿後,我突然發現我似乎完完全全地忘記了他只是26歲。陳恩碩確實擁有一個不折不扣的老靈魂Old Soul!

《輕談淺唱不夜天》主持曾潔盈Gene Tsang與你「一路聽歌一路生活」。

香港電台第二台深宵音樂節目《輕談淺唱不夜天》,每晚深夜2am – 6am,陪伴每位樂迷度過深宵未眠夜。https://www.rthk.hk/radio/radio2/programme/keep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