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睇作品明唔明想講咩?】離地藝術家都要湊仔:太讓人筋疲力盡

撰文:陳婷楓
出版:更新:

女性獨有的生存狀況,讓她們在創作時擁有不一樣的體悟與觸感,甚至不少女性會選擇以女性題材作創作靈感。筆者上海一遊,有幸遇到Cartier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辦了一個名為《陌生風景》的藝術展,更遇到其中一位身為一子之母的女畫家胡柳。氣質沉穩的她,創作理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同樣脫俗。
可是,當我問及一個藝術層面以外的問題:「要一邊帶小孩,一邊創作,辛苦嗎?」脫俗的藝術家也馬上交出一個「貼地」的答案:「好難啊!太難了!」
就算大家可能怕藝術好難好深奧,但回到人的生存狀態與情感,其實大家都大同小異吧。

(圖片:由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提供)
以中華牌鉛筆作畫的女畫家

現居北京,曾在香港短暫住過幾年的胡柳,喜愛的作畫工具,每個人家裡都有:中華牌鉛筆,而且指定要用8B。很奇怪吧?她之所以以鉛筆作畫,皆因她認為這是她最熟悉的文具。另一原因,是因為她偏好創作當代藝術,有感以毛筆和墨水畫出來的感覺無法有力表達她想要表達的情感。因此,早在她大二時,就決意拋棄修習多年的中國傳統水墨畫。這份決心,一直延至現在。胡柳一直堅持用鉛筆進行創作,每件作品歷時數月,消耗數以千計支鉛筆完成。

《虹》
拋棄傳統的母親--為兒子親自設計認字卡

而她這種敢於拋棄傳統、為自己選擇最好的決心,同樣顯現在她與兒子的關係之上。她在兒子只有兩、三歲時,因為不想兒子被社會的既有規限扼殺創意,所以就自己設計了一套認字卡,卡上所畫的物品,無論用色抑或是形象方面都不跟隨約定俗成的規則。她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對世界的感悟,而不是由其他人告訴你世界是怎樣的。可是,要以這種理念在香港或內地生活也太不容易了吧?尤其是小孩子,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及考試,該如何保持自我?

《杂花册页》
就算是藝術家也是要帶小孩

生而為人,無論思想上有多超脫,物理上還是要吃喝拉睡吧。同樣道理,作為一位母親,就算是個當代藝術家,也要花時間與心力照顧小孩。胡柳說這可能就是她與一眾男性藝術家最不同的地方:就算她那天畫了十多個小時畫也好,也是她去餵奶、換尿片、給小孩洗澡......也因如此,她學會了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轉換模式」--由虛無的世界跳回實在的生活,又很快回到以感受為主的虛無世界。回想那段時間,她如每位在職母親一樣不禁慨嘆一句:「太讓人筋疲力盡了!」

《山寺桃花》
輪廓消失了,唯餘流動的空間,就像風中的草地和翻滾的波浪

不過,她的畫作,甚至是她的思想,卻沒有故意標籤女性的身份與特徵。「人在時空中的生存模式,以及生存意義」就是她創作及人生的最大命題。曾有展出胡柳作品的香格納畫廊,善意提醒大家:品胡柳的畫,務必親臨現場;讀胡柳的人,一定當面對話。

是次她選擇了在由Cartier當代藝術基金會舉辦的藝術展中,展示作品《海,2月24日》、《草,6月2日》、《海,9月17日》、《草,12月15日》四幅作品,意涵同樣艱深遠。四幅作品皆以鉛筆畫成。初看以為全是一模一樣的黑色畫紙,但只要仔細用心看,就可以看到每幅畫作都有不同的紋路:黑色作為一種吸光色,與鉛筆的石墨質地造成的折射相互作用,只有通過遊走,觀眾才能觀察到藏匿於黑色背後的紋理經絡。

《草》
2015年到2016年,胡柳畫了四張草,這是一次漫長的閉關,其中最長的一次“下潛”,她幾乎一個月沒有下樓,斷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絡,完全進入到忘我的狀態。
「畫草的時候,其實是在畫風。延續往後,就覺得其實畫的也不是風,而是比風還要強大的一個'場',它指向的是無限。」

《草,6月2日》
《草,12月15日》

《浪》和《海》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我們沉默的時間更多,但是你不能說沉默的時間和表達之間的時間就不算語言。

《海,9月17日》
《海,2月24日》

胡柳指出,如果把畫作放在有日光的窗子旁,因為日照的改變,畫作的光間陰影也會隨之改變,為人帶來不同的感覺。而這四幅作品,她希望表達出她對於草原和大海所抱有的感覺。儘管她拋棄中國傳統水墨畫,但她覺得水墨畫背後所帶有的中國哲學及價值觀,例如含蓄、中庸、悲天憫人,對她思考所帶來的影響,此生不能磨滅。而我問她:「那你覺得人在時空裡的存在意義是甚麼?」她反問:「那你覺得呢?我覺得每個人的感悟都不同吧。」

「有時候我會身陷其中。一切都消失在迷霧之中。過去被抹掉了。而抹掉本身又被遺忘了。我迷失在面前這堵被不斷塗抹的牆之上。我看見我在茫茫夜色中企圖觸摸真相。終於,我和我的世界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在這最後的時刻,我的世界沉浸在一片幽深晦暗的凝視中,看著我漸行漸遠。我將在另一個無邊世界的黑暗中等待著我自己。終於等到這張畫開口跟我說話的時刻了。」

--胡柳個人展覽「黑浪」自述

局部放大圖:

就算困難,堅持還是值得

而這樣的一個藝術家,在市場上注定不受歡迎:不夠搶眼,也沒有噱頭可言。不過,她慶幸藝術路上總可遇見知音人,如好像這次知名藝評人費大為先生邀請她參加《陌生風景》的藝術展。而她很快就答應了,因為她知道成立於1984年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從不會在展覽及作品中加入任何品牌及商業元素,甚至拒絕只展覽轟動一時的作品,完全尊重藝術,也藝術家永遠忠誠。

(圖片:由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提供)

藝術界如所有界別一樣--惟獨有人或有機構願意投放資源及空間,多元才會出現。是次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選擇胡柳,正好反映堅持還是值得。

(圖片:由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提供)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5樓及7樓展廳票價:60元主辦: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2018年4月25日至7月29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共同舉辦展覽“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陌生風景”(當代藝術基金會藝術基金會,美麗的別處)。本次展覽將通過展出近100件/組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收藏的標誌性藝術作品,以及眾多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呈現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具有獨創性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以及它在成立三十多年對當代藝術及藝術家們所餞行的承諾。查看更多:http://www.powerstationofar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