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海水臭味投訴全港最多 水質竟非最差?呢三區達標率最低!

撰文:陳嘉慧
出版:更新:

近岸海水異味經常困擾市民,環境局近日向立法會特別財委會的回覆中披露,荃灣區海水臭味投訴去年達16宗冠絶全港。不過海水水質數據卻顯示附近水質並非最差,究竟是為甚麼?哪區水質最差?

據環境局回覆,2019-2021年政府共接獲81宗海水臭味投訴,當中有38宗關於荃灣區,佔比約47%,該區也是去年全港唯一一區投訴宗數達雙位數。其次是油尖旺區,三年間接獲投訴共16宗。

翻查資料,海水臭味主要來自藍巴勒海峽荃灣海濱一帶,主要由於早年不少樓將污水渠錯誤接駁至雨水渠,污水直接排出大海所致。問題持續多年,早至2000年代初期於區議會及立法會上已有相關討論,而近年荃灣西有多個大型屋苑入伙,估計受影響居民因此增加。

去年環保署署長回覆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指,近年持續推進多項改善荃灣海濱的措施,包括現正在荃灣及葵涌鄉郊地區增建8個旱季截流器,預計於2023年完成,並計劃於大河道及馬頭壩道箱形雨水渠下設置大型旱季截流設施。至於有關區內駁錯渠個案,署方表示截至去年5月共有21宗跟進中的個案。

現時環保署於荃灣海濱一帶設有兩個海水水質監測站,分別位於荃灣公園對出(VM14)及醉酒灣(VT8),均屬於「維多利亞港」水質管制區。環保署海水水質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期間,VM14大腸桿菌平均含菌量為每100毫升海水576個菌落數,最高水平達7,300,VT8每100毫升海水含菌水平約1,000,最高達5,300,均較同一水質管制區不少監測站為低。

水質較差的包括新油麻地避風塘(VT10),平均含菌量平均水平超1.7萬,以及平均水平達1.9萬的觀塘避風塘(VT4)等。環保署資料指,避風塘三面被海堤包圍,淨化污染物能力低,水質通常較差。而作為參考,泳灘海水中每100毫升海水含大腸桿菌數量超過180已屬水質欠佳。

至於全港比較各水質管制區,據環保署2020年海水水質年報,后海灣及西北部水質管制區水質指標整體達標率為67%,南區為69%,而其他水質管制區達標率均達九成或以上(上圖顯示其中兩個指標的近期數據)。

本港10個水質管制區(環保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