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鄧明慧榮膺東華三院甲辰年董事局主席 廣明德慧 善澤香江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東華三院服務香港社會已踏入第154年,與港人同舟共濟,至今發展成為本港其中一個最具規模的慈善服務機構。甲辰年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女士於4月2日宣誓就職,新一屆董事局將延續東華三院「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亦會肩負起掌管東華三院善業的重任,並以「廣明德慧, 善澤香江」為管治理念,提倡及推廣傳統美德和智慧,將東華的愛心和善心傳播至每個角落,期望讓社會感受到更多愛與溫暖。同時承諾與政府及社會各界攜手前行,照顧社會各個社群。

善心承傳 早與東華結緣

隨著甲辰年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從癸卯年董事局主席韋浩文手上接過極具意義的契據和印信,新任董事局肩負起管治東華三院的重任。鄧明慧從加入東華三院董事局成為總理,到成為主席,至今已第12個年頭。回想當初與東華三院結緣,相信是鄧明慧當年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接受診治,於留院期間得到悉心照顧,首度播下善種。直至最近翻看東華保留的廣華醫院入院總冊,鄧明慧才得知早在80年前,她的父親曾是東華的服務對象,鄧明慧表示:「香港戰時曾經歷一次大規模空襲,我的父親受了重傷被送到廣華醫院醫治。從那時開始,我的家庭歷史已和東華緊扣相連。令我深深感受到,東華三院154年的善業是會跨越世紀,而善心則會代代相傳。」

東華三院甲辰年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女士(前排右四)聯同其他董事局成員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SBS太平紳士(前排左四)監督下宣誓就職。

東華三院癸卯年董事局主席韋浩文先生(左)移交契據及印信予甲辰年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女士(右)。

支持東華三院的善業工作,帶給鄧明慧的人生意義匪淺。「『Daily Giving Service』是我的座右銘 ,每一天我們都要服務、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而家父亦常教導我『用腦做事,用心做人』。我很開心有機會將自己所有擁有的能力、各方面資源,回饋社會,透過東華三院的平台,服務大眾。」

不斷擴展服務 照顧各個社群

「甲辰年董事局及管理層已為未來一年制定了一連串的計劃,希望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服務。目前我們的服務單位已經增至380個,而來年連同醫院服務的經常性開支也將增至127億。」鄧明慧表示。該院亦會在現時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其團隊參加內地培訓交流,深入認識國家的政策方針、發展形勢,以至歷史文化;並加強認識《香港國安法》以及政府剛就基本法二十三條所完成的立法,確保社會保持穩定與和諧,俾能集中精力處理當前民生事宜。

醫療服務關係普羅大眾,東華三院大力支持各項醫務發展工程,包括廣華醫院第二期重建計劃、東華醫院內各中醫服務單位的擴建及調遷工作,以提供更多中醫服務名額。同時為各間醫院購置先進的醫療儀器,並參與「中西醫協作項目」先導計劃、「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協助有經濟困難的病人接受醫院管理局安全網涵蓋範圍以外的各種治療,包括癌症治療、腎病治療、電腦掃描檢查、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牙科治療等。

教育方面,東華三院正籌劃多個校舍重置計劃,其中現址位於黃大仙天馬苑的東華三院黎鄧潤球幼稚園,將遷校至同區鑽石山啟鑽苑,新校舍現正進行裝修工程,預計於今年九月啟用。為培養學生全人發展,東華將舉辦國內外境外學習,包括赴澳洲交流及恢辦「一帶一路」遊學活動等。此外,該院屬校的STEM教育將將加入更多藝術元素,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東華學院則獲撥款,開辦香港首個自資醫療影像學(榮譽)理學士課程,培育放射診斷專業的人才。而資助學位將增加一成至1,115個。

社會服務亦是東華三院服務重點之一。繼成立和營運「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今年會將支援服務拓展至不同照顧者組群;屬下社企煮餸易將於賽馬會復康中心開辦照護食工場,大量生產軟餐,以照顧殘疾人士及長者的膳食需要。位於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的「環保村」亦將於今年5月起投入服務,該院亦加入「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助有志創業的青年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同時,於土瓜灣打造約7,000平方呎的「社區客廳」,滿足該區基層家庭的日常和社交需要。

公共服務方面,隨着寰宇殯儀館獲得政府延展服務合約, 毗鄰的萬國殯儀館會重新規劃早前因疫情而延後的裝修及硬件優化工程。百年古廟東華三院慈雲山觀音佛堂早前進行大型維修工程,修復莊嚴廟貌;本年度亦將重新開展東華義莊公眾教育基地計劃,舉辦開放日、公眾教育講座及導賞,加深市民對香港早期華人的遷移歷史和喪葬文化的認識。本院亦正編撰《善道同行:東華三院一百五十周年史略》英文版,以及編制日佔時期東華民生服務、公共衞生以及盟軍空襲為題的互動地圖,將為師生提供歷史素材。

未來,董事局會不斷提升機構的企業管治水平,增加透明度和問責性,營造穩健而開放的管治環境。為進一步推動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東華三院已聘請獨立顧問,負責制定整體性績效評估,協助機構邁向企業永續的目標。

東華三院甲辰年董事局成員。

(資料及相片由東華三院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