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上】K-lunch爆滿情景不再?K歌之后:K場不可取代!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小學六年級,麥晴茵總是扮阿Sa那個,因為她短頭髮、皮膚黑。她不介意,因為她喜歡阿Sa的活潑,不然扮阿嬌的女孩,用電腦錄歌,用影印機印自己的樣子,貼在CD套。聽着電腦播出稚嫩的「當風箏遇上風」,擁有屬於自己的「唱片」,麥晴茵已經很滿足。後來,聽她唱歌的人有10個,都是K房的同學,她沒想過唱着唱着會真的像阿SA一樣,在螢幕上又唱又跳,有自己的派台歌。
攝影:黃寶瑩

唱快歌總是忍不住「聞歌起舞」。

趕來趕去的k-lunch

90年代,卡啦OK開始普及。譚詠麟的《卡拉永遠OK》到陳奕迅的《K歌之王》道盡K歌興盛。「一班女仔會在放飯時間,仆住來仆住去唱K-Lunch。就算幾趕都會唱,遲少少回校也會去唱。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唱K。」麥晴茵說話時,眼睛發亮。當時13歲的可人兒沒想到,在K房唱啊唱啊,會唱到做歌手。直到新歌即將派台,她才想到名字可能會出現在K房螢光幕,一陣憂一陣喜。

她還記得第一次唱k,穿着純白的校服奔跑,任由淺藍領帶飄揚,轉眼從校園到尖沙咀美麗華地庫,那是中學一年級。10多個女生甫入K場便脫鞋、翹腳、唱快歌便跳上沙發,直接從沙發上來回走動,女校的自在和年少任性使她們不在乎。K場是個放鬆的地方,只要可以唱《風箏與風》、《下一站天后》。

唱K一定有「咪霸」,想插播也難。

一開心唱飲歌 不開心唱飲歌 當中記錄我這麼長大過

K房完場曲

一個午餐時間夠唱10首歌,吃一個飯,都是40、50元。以前娛樂沒那麼多元化,唱K是學生負擔得起,最即興的情感渲洩。即麥晴茵是那種要唱兩首歌才肯吃飯的人,即是「咪霸」。

麥晴茵愛把K房燈光調到最暗,音樂最大聲,關掉伴唱,「那才有Feel。」唱歌跳舞時,她最自信,侍應入來送餐,別的女孩會收歛一點,聲音漸小。她會更大聲得唱:「唱給他聽。哈哈,或者我已進入忘我境界,不知他有入過來。」有些歌要天天唱六次,中學時大家唱K-Lunch,大學時唱貓頭鷹時段,生日可以唱足8小時。

「K房亦有完場曲。」她說唱K不只是唱歌,是那種氛圍。於是,完場曲有時是最長的《勁歌金曲》,幾個朋友仔一人接一段,但願時光不會太快中斷;有時快歌《你愛我啦》、《如果我是陳奕迅》,把氣氛推至最高,落幕也必須大笑,大概K歌最大的意義莫過於此。

我的年代就是唱K長大的

麥晴茵隨時也可以開四面台。同學一叫她,她就唱「誰輕輕叫喚我」;分座位,她就不捨就「你我相隔多麼遠」,隨時都有歌,10多歲可以唱出經典廣東歌,因所謂經典就是流傳一代又一代,於電視老是常出現,一個年代的音樂不會相隔太多。現在年輕一代連新視都不怎麼看,心中的流行曲永遠停陳奕迅、容祖兒、楊千嬅年代。

「人大了,空閒的時間只剩下夜晚,但一定會keep住唱K。」麥晴茵想一想,長得多大,亦留下了幾首舊歌,喜歡到現時-「誰在悼念快將接近成年,誰告誡我課室不要睡眠」後來,她的朋友也寧願玩手機,也不怎麼去K場。

她想像不了有一天,大家會點播她的歌,「 因為娛樂實在太多元化。我接受不到K場被取代, 它的價值是不能取代。不只是唱歌,只有那個場地、那種氣氛和空間才可以營造到說不出感覺,我不知道是否童年回憶影響,但我的年代就是唱K長大的。」

【我是歌手下】唱K唱到變歌手?麥晴茵棄Big4:我只要有舞台就夠

一開心唱飲歌,不開心唱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