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下】唱K唱到變歌手?麥晴茵棄Big4:只要有舞台就夠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小學六年級,麥晴茵會和朋友扮Twins,用電腦錄歌,把自己的樣子貼在CD套,點播個人版的「當風箏遇上風」。她是可以放飯時間,跑住去唱K-Lunch的人,一天唱六小時。後來,她不用再扮歌手,因即將出道當跳唱歌手,自己的歌可讓人點播,「有歌不一定有人識,現在太多娛樂了。我都不知道新一代唱不唱K了。」
攝影:黃寶瑩

音樂劇和K場的喇叭​不一樣

以前K房10個同學都是麥晴茵的聽眾,她就把舞台延伸:「中三起,每年都參加學校音樂劇,那100人就是全校最喜歡表演的人。每唱6個鐘都不夠。」有些人離不開舞台。她細細地數算:「媽媽話有親戚來探我們,不要去跳舞,我說『不行,我一定要去跳舞』,那時我第一次想去做的事。

音樂劇舞台的和K場喇叭出來的聲音不一樣,麥晴茵分得出。第一次聽到自己聲音由舞台飛出去,經過幾百觀眾回到面前,「第一次不只10多個人聽我唱。那聲音是最好的,因為有要求,我為這聲音自豪。再下一次,我想有自己獨唱部分。」7年如是,我問她麥晴茵犧牲不少吧?她還是一臉輕鬆:「中學生活離不開舞台,我太喜歡舞台了。」

麥晴茵自認男仔頭,「唱K就是放鬆,有時會把腳放上梳化,哈哈。」

歌聲又回到K場,想唱歌之後,K場變得有點不一樣。麥晴茵拿起咪,試一下「入咪」嗎?哪個K場的音質最好,她都知道:「以前唱K是尋開心,後來唱K就想唱得和別人不一樣。」23歲的她還在探索,問你們也會這樣嗎?可以唱K的朋友愈來愈少。「越大就越小圈子,我都不清楚,慢慢只有三四個人。 會專登約少一些人唱K,開始試和音,校內歌唱比賽。」

「因為想下次再唱同一首時唱得更好,但唱K聽到的聲音始終最輕鬆,唱K咋嘛,又不是考試,什麼歌都可以試。難度高的歌,成班朋友嗌嗌下就唱到。」

+4

「我只要有舞台就夠了」

「第一個令我踏上舞台原因其實是跳舞。」六歲時的舞台是天橋底、球場,哪裏有表演就在哪裏跳。中六時,排舞老師問她,要跟另外2個女生簽約當組合嗎?麥晴茵選擇了讀書,後來那2個女生一個簽了約,一個到內地當藝人,年紀比她還小,大概舞台夢要年輕才揮霍得起。問她沒認真想過當明星嗎?「細細個誰都想做明星啦,Twins好靚呀,出現在電視好好玩。大學沒有音樂劇,就參加劇社。我只要有舞台就夠了。」

直到她於香港大學經濟金融系畢業,半隻腳踏入Big4時,容祖兒伯樂劉麗萍(人稱Apple姐,卡啦OK「BIG ECHO I-BOX」老闆)找上她,問她一句:「我開戲,你來嗎?」麥晴茵覺得好玩,拍完一套又一套。她不知道容祖兒是唱K被發掘,因Big Echo的卡啦OK比賽勝出而簽約,只笑一聲:「有得唱就唱」。一年後,她最終有自己的新歌,即將派台,準備出道成為跳唱歌手。「我爸爸是個傳統的人,他想女兒入大學,工作穩定。我本來打算做Big4,但只有機會我就想去試。我已經對家人有交代,唸了一個學位。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而Big4不是。」

麥晴茵拍攝新歌《DUDE》MV,開展另一個舞台。(受訪者提供)

有歌都不一定有人識

「麥晴茵」3個字或許會出現於K房的螢光幕,有人來點一首新歌試唱。然而,今日唱K會唱新歌的人有幾多?那些年,唱片公司傾側出產K歌收取卡拉OK版權費,卡拉OK可以捧紅一個歌手,現在已經冇呢支歌仔唱。

她本來就是爽直的人,聽了幽幽地說:「有歌都不代表有人識。我都不清楚後生一代仲唱唔唱K。以前娛樂的平台沒那麼多,容祖兒、TWINS的年代,只要一首歌派台,最香港都會識佢。因為香港得兩個平台一是收音機,一是電視機。現在大家一部手機,在手全世界資訊也可以接觸,娛樂也不止音樂。 以前大家休息,放鬆時,音樂是一個很重要的娛樂。現在拿著電話煲劇、看節目、KOL講嘢、飲食,音樂好像不是好主流的娛樂,我覺得有點可惜。」

朋友沒有羨慕她當明星,她倒羨慕朋友事業已走得很遠。「即使最後不成功,但我過得多姿多采。你現在不試,一輩子就不會試。」愛冒險的射手座女生還是笑了笑,「反正我最叻、最喜歡就是跳舞和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