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每月佐敦做大廚宴客 一道菜講一個國家 讓他們重拾尊嚴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每個人對於一些遙遠國家的文化或許總有些誤解,就如有不少港人會認為,印度人每天都吃咖哩。在歐洲旅遊時,也有外國人問中國人是不是都喜歡食狗肉。
九龍佑寧堂牧師Maggie Matheison說,她曾聽過一名港孩問一名非洲小童:「非洲人是不是每天都食蟲?」她說那小孩並不是有意無禮,只是他真心地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
自去年起,KUC Space定期提供場地給「難民廚房」。透過每月一次在餐桌上的聚頭,讓即使是語言不通的難民,也可以親自煮一頓晚餐,透過家鄉菜講自己國家的故事,消除彼此的誤解;同時讓他們在異鄉活得艱辛卑微的日子裏,能維持僅有的尊嚴。

難民廚房舉行逾一年,每個月都會邀請不同國家的難民任大廚,煮一頓晚餐給客人享用,同時透過家鄉菜,讓港人了解遙遠國家的故事。(九龍佑寧堂Facebook圖片)

要知道為甚麼會有難民廚房,得先要了解每一個難民在展開新生活之前,必須經歷甚麼。

雖然香港政府沒有簽署聯合國《關於難民地位公約》,但仍有責任處理酷刑聲請,在聲請確立後,再由聯合國難民署安排聲請人到第三國定居。
早期香港一直依賴聯合國難民署處理申請,至2014年3月3日,入境署才正式實施「統一審核機制」。但此前累積下來的待審核個案仍然很多,今年一月至六月,尚未完成審核的個案已有8,205宗,獲確立的酷刑或免遣返聲請卻只得99宗。
在等待審核期間,難民不能在港工作,但可向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申請援助服務,每人每月獲發津貼如下:
住宿津貼:成人1,500元、小童750元
水電煤津貼:300元(直接交給業主)
交通津貼:200元
食物津貼:1,200元(金額會增值進八達通卡內,每月用剩的不能儲起,會在下個月扣回。例如今個月聲請人用剩200元,下個月就只會獲增值1,000元)

制度、文化落差致嚴重情緒問題

Maggie說,如此機制下,難民手上所有的現金不多,等待審核過程中,他們拿着「行街紙」亦不能工作。1,500元的住宿津貼,在佐敦連半個床位也租不到;有些帶着孩子來港的,一家人擠在劏房內,小孩就只能在床與地板之間活動。難民要看醫生的話,要逐次申請津貼:「即使你已知你未來一個星期、每天都要回醫院覆診,也得每天早上去領取津貼,再去看醫生。」為省下交通費,有些人會選擇徒步完成整趟路程。

「他們在家鄉時,可能是成功商人、專業人士。」Maggie說,每個來到這裏的難民,背後都有着很複雜的故事——他們或許在家鄉被家庭、被社會拋棄,甚至面對死亡威脅,才會選擇離開家人;家人亦可能是花了很多錢、甚至拼了命,才能將他們送來,目的就是想讓他們在異地過上好日子。

Maggie說,有些人在家鄉迫不得已放棄自己的事業、家庭逃來港,專業人士、成功商人卻淪為難民,每天靠資助度日,加上動輒數年甚至十年的審核期,令他們不斷被磨蝕心智,不少都得了嚴重的情緒病。(林綺琪攝)

油尖旺難得的寧靜社區空間 「進來的人不用趕,不擔心被催促」

現實卻是他們要住在連轉個身都困難的劏房,有專業知識卻不能工作;每天靠救濟資助度日,資助卻未必夠應付生活:「有些人會變賣東西、借錢寄回家鄉;甚至借來西裝、手袋穿戴在身上拍照給家人看,假裝自己在香港過得很好。」Maggie說。

本地制度、語言、文化的巨大落差,令他們感到困惑。部分難民還得開口向鄉下的家人拿錢過活,令他們倍感內疚、承受極大壓力,最終出現嚴重情緒問題。她有時會很生難民們的氣:「為甚麼不能向家人直說?非要搞得自己這麼痛苦?」她自言像一個母親,總是會罵他們,但心底也明白對方的痛苦。

Maggie說,現時的制度已有所改善,有些帶着孩子來港的難民,孩子可以在港接受教育;但由於所得的住宿津貼完全追不上高昂的租金,一家人只能擠在劏房中。(資料圖片/ 高仲明攝)

毋須語言 以食物溝通

在家鄉有學識、地位的,流落異鄉卻成了二等公民。於是Maggie開始想,有甚麼可以鼓勵他們去做。去年8月,九龍佑寧堂的難民及尋求庇護者部(Refugees & Asylum Seekers Ministry)展開「難民廚房」計劃。每個月他們會邀請一至兩名難民來KUC Space任大廚,為約40人煮一頓家鄉菜

「這可以令他們重新建立自豪感,讓他們與人分享他們的國家、還有讓他們做主。」

在活動上,難民大廚可以與港人分享他們國家的故事;即使部分難民不懂英語,仍能透過食物連繫在座人士。Maggie說,難民最長可以滯留在港逾10年,才能完成申請到第三國,活動可讓他們在港建立社交圈子,令他們在漫長的等待中不致太孤獨。

九龍佑寧堂至今已舉行了13場難民廚房,邀請過巴基斯坦、肯亞、埃及、斯里蘭卡等國家的難民任大廚。參加者每人收費200元,款項將用作支援在港難民及尋求庇護人士。Maggie說,有時幫助的可能屬小事,對難民而言已是大事:「就如現在每個女孩都喜歡Elsa(冰雪女王),嘗試讓難民女孩也擁有一件Elsa物品。」讓她們感到與其他人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