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公園換物會 以故事、承諾換取舊物 搞手:互信改變消費模式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年廿八洗邋遢」,總有一半時間沉淪於回憶?翻出封塵舊物,緬懷過後就掙扎該狠心扔掉,還是放回原位,一年後又再循環一遍。
今次不用苦苦糾纏了!可把「雞肋」帶去花園的「新年換物地攤」,尋找知音人,為舊物帶來「第二生命」。你也可分享故事、許下承諾來換一件舊物,「二手物件不一定是差。」搞手之一的Nixon說。

衫言搞手之一的Nixon說二手物品不應局限於二手衫,所以積極與不同界別合作。(資料圖片/呂嘉麗攝)

如何換取二手衫?承諾「唔亂買嘢」

《換嘢一舊舊。新年換物地攤》由「衫言」和「Mody Road Garden麼地道花園」合辦,現有約20檔地攤,全以交換、分享和收集形式換物,過程中不涉及金錢。「衫言」搞手之一的Nixon說:「因為喜歡才一直保存舊物,未必想棄置。」無奈「土地問題」,不是人人家中有位珍藏,「所以想製造一個平台,讓大家交換和分享。」

有別於一般的以物換物,有以畫換故事、分享旅遊經驗以派發旅遊收藏品,範圍由幼兒用品、生活雜貨、書籍、CD、藝術品至古董也有。Nixon解釋:「你可以許下一個承諾,例如『我以後不再浪費,亂買衫』來換一件二手衫。」如何得知對方有實行?他笑言:「冇㗎,講互信。只是令佢行出第一步,有個意識反思自己的消費模式。同時,亦讓大家想一件物件的價值應該以什麼衡量?」這是活動的意念,可能是一個火柴盒換到一個手袋,或許是以故事交換數碼相機,全由檔主決定是否值得交換物件。

例如其中一檔「用最溫柔的文字,換取最孤獨的藝術作品」,收集藝術創作者因某些原因,不會向外界展出作品又不忍心摧毁的作品,大眾可以用溫柔的文字回應,予作品一個新的欣賞角度,便可收藏這些曾不見天日的作品。

按圖看更多地攤介紹詳情按此

換物不是回收 把舊物帶回家

近年愈來愈多社區換物會,反應不俗,惟總是收集物件多於換出物件,變成回收、捐舊物活動。Nixon強調是次活動不是收集垃圾,是為舊物尋知音人,把它們帶回家。他指:「香港人換物意識仍然好薄弱。換物會目的亦想大家多與其他人交流,推動共享經濟。所以『衫言』亦不是所有衫都收,最多一人五件,亦會聽他們的分享。」

活動強調交換和舊物的概念,Nixon指現時愈來愈多年輕人選擇環保生活,只是範圍仍限於舊書和二手衫,「我們擴展至所有物件。」不過,他點出大多人仍傾向「買左先諗野」的消費習慣,不是購買前想清楚是否需要。「多是買左不合用或者沒有需要。不過,他們開始會想下一步點處理,不是扔掉,而是嘗試互相交換或共享。」

當日活動分為三部分。「換物大笪地」以外,還有「換物馬拉松」:源自「火柴換屋」的故事,參加者可不停與現場的人換物,並紀錄下來,直至活動結束看最後換到什麼。最後的「舊日遊戲一舊舊」:小時候,我們樂於與不相識的小朋友玩「集體遊戲」,從而認識彼此。希望再玩一次昔日遊戲,如跳大繩,埋洲,聯繫素未謀面的大人小孩。
 

當日有多個地攤,全部不涉及金錢交易。(受訪者提供)

【換嘢一舊舊。新年換物地攤!】
日期:2月10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12:30-5:00
地點:尖沙咀東部麼地道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