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視障生望讀理科 看解剖圖像、旅途風景 港社企研發圖像系統

撰文:顏寧
出版:更新:

「清水寺啊……佢形容完出嚟,我都一頭問號。周圍有啲花花草草,裡面有間神社,唔知裡面係點。日式嘅廟,一間屋仔啦。好模糊。」Bosco患上嚴重青光眼後,世界餘下光影,光影說出來似是詩意,對其而言卻是無奈,那是他與家人到日本旅行的經歷。
視障人士的世界沒有接收圖像的媒介,只能靠文字和別人口中的描述想像畫面。近年,香港社企Beyond Vision Projects製作「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ctile-Audio Interaction System),研發「觸覺視覺詞彙系統」(Tactile Visual Vocabulary System),以圖形代表著不同事物,如山、海、雲,至今已發展出約20個詞彙。要明白這套技術對於視障人士來說的意義,或要先進入Bosco的故事,窺看一個16歲中學生沒有圖像的世界。
攝影:鄭子峰

香港社企Beyond Vision Projects製作「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ctile-Audio Interaction System),研發「觸覺視覺詞彙系統」(Tactile Visual Vocabulary System),以圖形代表著不同事物,如山、海、雲,至今已發展出約20個詞彙。
+1

小六開始,眼前只餘下光影

Bosco自小患有馬凡氏症候群,醫生向他解釋,他的眼睛結構與別人有異,將來有較高機會患上眼疾。年紀小小的Bosco似懂非懂,沒想到有天原來真的會看不見。6歲那年,他被發現患有青光眼,一直相安無事。直至小六上課抄寫筆記時,黑板的畫面突然模糊起來:「突然之間好似磨沙玻璃咁朦。以為可能嗰排攰、功課多,所以先咁。」覆診始知是青光眼病情惡化,到了暑假,就再沒有看見海、藍天白雲,卻只是一堆光影追追逐逐。

Bosco跟一般男孩一樣,喜愛打電玩、看動畫、砌模型,一切都隨視力一起消失:「點解揀中我?」後來,他進了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學習使用白杖、閱讀點字,適應生活,鼓起勇氣獨自踏出家門。在沒有影像的世界裡,他發現自己對文字的興趣,愛上寫作,作品曾收錄在《盲毛》中,最近創作著科幻小說。

視障人士難獨賞藝術 港社企研發新系統 讓藝術品撳得又聽得!

中三的Bosco思索著自己對哪些科目有興趣。視障人士沒有圖像的媒介,他選不了理科。即便如此,他言談間沒有怨天尤人,他希望能選修資訊及通訊科技,未來研發視障人士也能參與的電腦遊戲。

想了解自己的病,卻讀不了理科

他中二時重回主流學校讀書,每位學生在中三時都是第一次選擇自己的路,文科?還是理科好?縱然他喜歡文字,但他說:「其實都想揀理科。但係我哋讀Phy(物理)、Chem(化學)、Bio(生物)難啲,因為做實驗有圖像。Bio啲圖像解剖個啲都唔係整得好好。淨係可以靠書就咁講,其實係比其他人難明好多。」某次上生物課解剖老鼠,Bosco無法動手,聽著同學的描述卻一頭霧水:「而家鎅開隻老鼠,啲腸喺到郁下郁下,之後咪話邊個位大概係大腸、小腸。」原本,解剖實驗是為了補足課本文字描述的不足,讓同學辨認不同的器官、呼吸、消化、生殖系統等,Bosco卻無法具像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為甚麼想讀生物?「可能因為成日出入醫院掛。」他說,醫院是恐怖的地方,有人出生、離世,也有人為了生存在這裏進出、做手術,他是後者。「想更加了解自己嘅身體。因為呢個基因病,先影響到眼壓同心臟,我想知道啲基因結構係點樣,同埋點解會出錯。」 如果醫院代表著病患,了解就是為了克服恐懼。即便如此,他言談間沒有怨天尤人,他希望能選修資訊及通訊科技,未來研發視障人士也能參與的電腦遊戲。

兩、三年前,他跟隨學校到德國交流。首次踏足歐洲,他仍渴望看見:「我哋去過一個鎮仔,之後上咗個塔,我想睇望落去嘅風景,因為未睇過外國嘅地方,淨係喺個啲旅遊電視度睇過。」

那些未看過的風景

學習以外,Bosco也希望能看見旅行的風景。小六後,他與家人到東京旅遊。在心齋橋,家人簡單描述兩旁的店舖,Bosco說他也能用昔日到日本旅行的畫面類比,想像眼前的景象。直至兩、三年前,他跟隨學校到德國交流,首次踏足歐洲,他仍渴望能看見。

「我哋去過一個鎮仔,之後上咗個塔,我想睇望落去嘅風景,因為未睇過外國嘅地方,淨係喺個啲旅遊節目度睇過。」他記得清楚,那種「特別舒服的感覺」——縱然看不見,從四面八方吹來的微風,他感受到那是很開闊、一望無際的地方。然而,同學的描述依然無法補上缺失的拼圖:「咪好多間細屋囉,之後另一邊又有好大塊草地,有條河,上面有啲鴨喺度。」 

【摸得到的藝術】觸感再啟蒙 視障導賞顧問:藝術讓我再無限制

這次Rico與置地公司合作,展出以中環的著名建築、景觀的作品。Bosco說,很多牽涉圖像的話題,簡單如打電玩,視障人士都無法參與,這個展覽能讓他們與健視朋友多些共同話題:「拉近咗人與人之間距離,你可以睇到個建築,你就可以同同學傾。」

觸摸天壇大佛喚起失明前的回憶 

看不見以後,他曾以為只能在回憶中努力記住僅有的畫面,後來經同學介紹認識了Rico。Rico是Beyond Vision Projects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研發了「觸感—聽覺」互動系統。他起初以著名畫作、景點為題,畫作的線條凸起,更設有按鈕,按下播放該部分的細節,讀者可一邊摸著線條、聽著介紹,在腦海中重現畫作。Rico曾經邀請視障人士測試系統的效果,讓他們觸摸後再畫出圖像,Bosco便是其中一位。

當時,Bosco觸摸的天壇大佛畫作沒有遊客,卻畫下很多「火柴人」。原來不是畫作的樹葉圖案誤導,而是Bosco捉摸到大佛的輪廓時,憶起到大佛遊覽的經歷:「即刻浮現返天壇大佛當時係點,同爸爸、媽媽、爺爺、嫲嫲五個人去,天氣都ok(不錯)㗎,嗰日都好多人吓,同埋好大陣香味。」 Rico才意識到,這些媒介不只讓他們接收圖像的資訊,更能幫他們留住回憶。 
 
Bosco希望將來能擁有德國小鎮塔上的風景畫,回到那裡再次感受和欣賞風景。在別的地方觸摸畫作不行嗎?「會有分別,可以比你睇到大概個環境係點,但係你感受唔返嗰種感覺。」

點擊看「觸覺視覺詞彙系統」:

Rico說:「我們希望這些符號能輔助他們學習,例如他們學到「家」這個詞彙,旁邊會配上小屋的圖像,他們能觸摸和感受。希望他們不止能分辨不同的符號和圖案,更能畫出來,因為畫畫是超越語言的隔閡的溝通工具。」

發展「觸覺視覺詞彙系統」:雲、海、山

目前,Rico正研發「觸覺視覺詞彙系統」,運用圖案代表畫面和顏色,波浪紋代表海,多片樹葉代表著森林或山。目前已發展出約20個詞彙,Rico說:「我們希望這些符號能輔助他們學習,例如他們學到「家」這個詞彙,旁邊會配上小屋的圖像,他們能觸摸和感受。希望他們不止能分辨不同的符號和圖案,更能畫出來,因為畫畫是超越語言的隔閡的溝通工具。」 這套系統也不局限於藝術:「我們的生活環境裏,有很多視覺上的資訊,不論是圖片或是海報。我們正轉化這些資訊。」Rico目前正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合作,運用這些詞彙製作視障學生的課堂講義 。或許,這項技術未來也能助視障學生修讀涉及圖像的科目,或是看見旅途上的風景。

這次Rico與置地公司合作,展出中環的著名建築、景觀為題的作品
「觸動‧中環」── 觸感-聽覺藝術展覽
日期: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八日
時間:每日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
地點:香港中環交易廣塲中央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