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話譯古文  「盞鬼」地道文學出版計劃

撰文:鄭秋嬋
出版:更新:

「普教中」爭議不斷,討論廣東話教中文的問題,離不開口語轉換書面語的寫作關卡,學生習慣講廣東話,書寫時容易出現口語,或會有礙文章的表達。廣東話書寫難登大雅之堂,彷彿是社會的集體認知。有人希望推動廣東話書寫文化,改變大眾對廣東話粗俗的負面印象,於是發起《香港語文──聽陳蕾士的秘密》出版集資計劃,打算以廣東話改寫一系列會考範文。據眾籌項目的前言所說,出版的目標是因為「作為寫作語言,廣東話總係畀人一種次一等嘅感覺…大家用慣用熟,廣東話傳意能力更高,方便香港人表達同接收文章嘅內容同訊息。」

讀者在香港的書店閱讀。(曾梓洋攝)

改寫無數考生的集體回憶:《聽陳蕾士的琴箏》

《香港語文──聽陳蕾士的秘密》在一個名為project. HK的平台上集資。項目由網絡作家史兄、林非,《粵典》創辦人之一擇言,以及「講故佬BookTalker負責人」Edwin發起。

他們認為改寫會考範文,能引起讀者共鳴和閱讀興趣。而書名《聽陳蕾士的秘密》的範文合集,正正能令無數考生回憶起讀《聽陳蕾士的琴箏》的奮鬥經歷。

四位發起人(網路截圖)

2007年會考改制之前,中文科的考核有26篇範文,包括詩、詞、文言和白話文。文章有長有短,有些多達數千字,他們只會挑選部分諸如《聽陳蕾士的琴箏》、《六國論》、《孔乙己》和《店舖》等篇幅較短或已節錄的文章,同時亦會挑選不在範文之列的文學作品。

廣東話文學的趣味

廣東話改寫文學作品,可純粹改寫助語詞,或把文章改字換詞演譯一次亦是改寫。他們選擇改字換詞,包括用字、詞語的次序和助語詞都重新演繹。因此,他們的作品與一般書面語的文章語譯會有很大的分別。

「有人不喜歡太嚴肅的風格,寫出來會比較『盞鬼』;有人會著重古典美;有人會比較重視文章的樂韻。」擇言指四個作者均有各自的改寫特色,但會盡量在改寫時保留原文內容、意境和韻律的風格,盡量與原文行文接近。因此,他們在選材上亦花了一些功夫,選取一些經過改寫後依然能保留文學趣味的作品。換言之,他們的改寫計劃,實際上是以廣東話翻譯這些文章。

改寫示範(網頁截圖)

推動廣東話書寫交化  改變廣東話粗俗印象

廣東話文學不入流,很多人對廣東話的文學發展亦缺乏認識。擇言說:「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人以廣東話書寫。19世紀,傳教士在粵語區傳教時,當時的粵語寫作最為鼎盛。有些是『三及第』(即夾雜文言、書面語及廣東話的書寫文體),有些會運用較多廣東話。一直以來,都有人以廣東話書寫,廖鳳舒、史兄和有心無默都是例子。以前中文圈以文言寫作時,諸如紅樓夢這種以口語(白話文)寫作的作品亦是被瞧不起的。」他們認為廣東話書寫在今天亦是同樣的處境,因此,他們希望推動廣東話書寫文化,透過此書改變大眾對廣東話粗俗的負面印象。因此,此書不會摻雜粗口,亦會以教科書的方式設計。即是每篇改寫文章會有難字的註釋,也會提出思考問題,以及譯者的感想。

短短一星期,《香港語文──聽陳蕾士的秘密》已經得到300多人的支持,集資兩萬多元。他們的眾籌目標為港幣7萬元,最少印製1000本,作者表示無論最終能否達至集資目標,該書仍會依計劃出版,大不了「扲荷包」成事。他們認為:「廣東話係香港人嘅文化瑰寶,好值得拎嚟發揚光大,而唔係成日妄自菲薄。」

《香港語文──聽陳蕾士的秘密》集資計劃:http://proj.hk/CantoneseModelEssay